近期,俄媒一篇報道指出,特朗普政府最新出臺的汽車進口關稅政策正在引發全球產業地震。這場被俄媒稱為“美國經濟自殘”的制裁行動,不僅重創傳統汽車強國,更意外推升中國汽車產業的戰略地位。在中美博弈持續升級的背景下,俄羅斯專家深入剖析了這場貿易風暴背后的三重真相:美國保護主義如何反噬本土經濟?中國是否真能坐收漁利?俄羅斯汽車產業又該如何把握變局中的機遇?
以下為俄媒報道:《俄羅斯的利好:特朗普重創全球汽車巨頭!》
特朗普終于兌現承諾,對進口到美國的汽車及零部件征收25%關稅,這無疑是對全球汽車巨頭商業利益的重大打擊,這位新任美國總統的舉措將對俄羅斯汽車工業產生何種影響呢?
這位慣用中學生水平華麗辭藻的美國掌權者宣布,對所有海外生產的汽車加征關稅。他堅信這將刺激美國經濟增長,迫使外國車企不得不赴美建廠。據美國媒體報道,該政策將于4月2日正式生效。
1.美國考慮不周的限制措施
盡管國際車企早有預期,但仍心存僥幸,可是現實卻給了他們沉重一擊,市場的反應立竿見影,首先是日系車企:豐田下2%,本田下2.5%,日產下1.7%,馬自達重挫6%,現代下4%。其次,大眾集團下2.4%,保時捷下3.5%,梅賽德斯-奔馳下4%,寶馬下2.7%,標致下5%。然這些僅是開始。
令人意外的是,美國本土車企也遭波及:擁有克萊斯勒品牌的斯特蘭蒂斯集團憑空蒸發超5%,通用汽車下9%,福特下約1%。特朗普對此表示,"美國三巨頭"活該受罰,誰讓他們將生產線轉移到墨西哥、巴西、加拿大和中國,而非專注本土發展。
2.美國媒體自曝失敗
彭博社旋即哀嚎全球汽車業前景,這一點也不出所料,該媒體延續全球化敘事,用三分之二篇幅渲染電池制造危機,并老調重彈中國電動車威脅論。
若剔除政治化修飾,其分析師結論令人沮喪:“若您曾幻想中國不主宰全球汽車工業的未來,現在可以徹底死心了?!?/p>
彭博社認為,最大受害者并非歐洲同行,而是日韓兩國——占據美國汽車進口量的三分之一。
專家質疑:若特朗普真要重振美國就業,為何劍指兩大亞洲忠實盟友?
數據顯示,2023年韓國以215億美元投資額成為在美最大外資來源國,簽署多項新廠建設協議。日本則通過7830億美元直接投資(占美吸收外資總額15%),構建了數十年的經濟紐帶。
彭博社諷刺道,輕率的貿易限制向來會反噬始作俑者。2018年3月特朗普鋼鋁關稅政策,數月內就造成46億美元成本激增和稅收損失。
3.與俄羅斯有何關系?
盡管專家們將特朗普的獨斷專行視為政治冒險,并再次判定中國為贏家,但歷史證明,這些末日預言往往落空。俄羅斯車主無需為西方內訌竊喜,更不必在意中國所謂的勝利——北京始終與莫斯科保持若即若離的關系,尤其在當前局勢下。
豐田、寶馬、奔馳,甚至令人反胃的大眾和雷諾,短期內都不會消失。誠然,在各方達成妥協前,它們將面臨困境。但和解終會到來,且為時不遠。因此,關于西歐車企消亡的傳聞實屬夸大。
那些期待受挫的歐美亞車企轉戰俄羅斯彌補損失的想法,純屬無稽之談。在母國政客正式解除制裁前,它們絕不會貿然來俄。至于能否獲準進入,這個次要問題短期內根本無需考慮。
總結:當美國揮舞關稅大棒砸向盟友時,其“自殘式制裁”已讓通用、福特等本土企業付出慘烈代價。歷史反復證明,以鄰為壑的貿易戰終將反噬自身,而這場博弈的最終贏家或許早已注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