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中印關系有所緩和,對于當年的加勒萬河谷沖突,印方也有了不一樣的說法,印方的態度轉變有什么目的?對于印方想要修復關系的信號,我們又該如何回應?
據環球網報道,印度外長蘇杰生表示,中印之間在未來“可以預見”會遇到問題,但有辦法在不發生沖突的前提下解決,此外,他還特別提到了5年前的中印“加勒萬河谷沖突”,表示這不是正確的解決辦法。
中國軍隊以少勝多打退外軍 資料圖
印方為何對中印邊境問題不再強硬
眾所周知,加勒萬河谷由印度單方面挑起,且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拒絕承認這一事實。
更可笑的是,印度軍隊本打算出其不意來一場“奇襲”,卻在人數占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被打得潰不成軍。
這種拉胯的表現,直接導致印方實在沒臉宣揚自己的“戰績”,只能含糊其辭地表示“損失不大”,并在中方后續不斷公布當年的現場證據后,慘遭打臉。
對于這種“偷雞不成蝕把米”的行為,印方高層想必是十分難堪的,現如今蘇杰生突然表態,對于該事件的態度有了微妙的變化,顯然是想要借此機會釋放印方的態度,希望修復因沖突帶來的惡劣影響。
而印方能夠做出這樣的表態,一部分原因是近期中印在邊境問題上,正不斷達成共識,而更大的影響因素,則來自于特朗普上臺后,帶來的巨大不確定性。
印度軍隊在邊境的挑釁只有負面作用
印度嘗試限制中國未果
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美國對印度施壓增加,要求其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而印度也有自己的“小算盤”,并不愿意完全依附于美國,而是希望保持戰略自主。通過改善與中國的雙邊關系,在國際事務中獲得更多回旋余地。
當然,印方之所以能突然如此“理智”,還和其國內糟糕的經濟狀況有關,莫迪政府所提出的“印度制造”計劃,不僅未能振興印度制造業,反而還出現了衰退,進一步加劇了經濟困境。
在此背景下,印度迫切需要吸引外資,尤其是來自中國的投資,以提振經濟,因此蘇杰生的表態,顯然是在試圖為更進一步的合作“鋪平道路”。
事實上,印度也嘗試過向美國“學習”,對中國施加了一系列貿易限制措施,結果事實證明,這些舉措并未有效減少印度對華經濟依賴。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市場規模遠超印度,且消費潛力巨大,同時還擁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和技術優勢,在多個領域處于領先地位,對印度市場的依賴程度較低。
反觀印度國內存在著諸多深層次矛盾,如營商環境不佳、高端人才短缺、工業化基礎薄弱等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印度還敢向美國學習,其結果必然是慘痛的失敗。
印度在制造業上的野心全都落空 資料圖
印方想合作需先拿出誠意
當然,盡管印方在過去有著種種“黑歷史”,但只要印方愿意放下自己對中國的偏見,以及對領土問題不切實際的想法,終歸是一件好事。
對于中印在邊境上的和解,以及在經濟上的合作,中方曾多次釋放過善意,對印方最近的轉變也曾發聲表示贊賞。
但鑒于過去的經驗教訓,未來中印雙方在開展具體項目合作時,應建立健全的信任保障機制,例如,明確責任分工、設定階段性目標并定期評估進展狀況等做法,有助于降低潛在風險。
印度的“黑歷史”讓人不得不保持警惕 網絡圖
與此同時,在涉及核心利益的問題上,中方也必將始終堅持原則不動搖,針對任何可能損害我國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行為,都要及時予以堅決回應。
若印方真的想要合作,就應該拿出足夠的誠意,在推進各項合作進程中,注重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果,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口頭承諾或框架性協議階段。
在此之前,我們仍需要保持高度警惕,謹慎對待印方提出的要求,確保自身權益不受侵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