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末,金沙江創投管理合伙人朱嘯虎的一句“我們正在批量退出人形機器人公司”引發創投圈與科技界的熱議。
01
資本覺醒與產業祛魅
2025年3月底,金沙江創投管理合伙人朱嘯虎公開表示“正批量退出人形機器人公司”,其核心邏輯是“商業化路徑不清晰”以及“市場共識高度集中時恰是退出時機”,這一言論迅速引發創投圈與科技界的激烈爭論。
朱嘯虎直言不諱地指出,人形機器人領域“看不到清晰的商業化路徑”,且市場共識高度聚焦時往往是退出時機。
他以具身智能(Embodied AI)為例,認為當前人形機器人企業提出的客戶需求多屬“想象”,缺乏真實場景支撐,如“誰會花十幾萬買機器人干雜活”,并透露旗下基金已從星海圖、松延動力等早期項目退出,完成“半年投資、一年套現”的典型快進快出操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朱嘯虎退出的企業名單中,不乏估值曾達獨角獸級別的明星項目。這些企業普遍存在"三張PPT融一輪"的怪象:第一張畫著酷似科幻電影的人形概念圖,第二張列著2030年百億營收預測,第三張打著"中國版波士頓動力"的旗號。某頭部機構合伙人透露:"我們內部測算發現,要實現宣傳的30%毛利率,這些公司需要把單價做到汽車級別,但市場需求可能還比不上豪華超跑。"這種資本與技術的錯配,本質上是用互聯網思維硬套硬科技賽道。
此外,他提出“反共識”投資策略:在分歧時進場,在一致預期時撤退。這一邏輯曾助其成功退出ofo、餓了么等項目,但對人形機器人行業的“潑冷水”卻引發同行不滿。
02
行業生態劇變
被推至風口浪尖的星海圖與松延動力,成為觀察資本進退的典型樣本。星海圖在金沙江創投退出后,迅速獲得高瓴、螞蟻、IDG等機構加注,估值半年暴漲300%;松延動力則以“無懼雜音,繼續前進”的機器人演示視頻回應爭議。
這種“前腳退出、后腳融資”的現象,揭示了行業資源正加速向頭部聚集。2025年機器人賽道超四成融資由國資基金主導,地方政府通過研發補貼、產業鏈整合等政策構建護城河。
值得注意的是,行業兩極分化加劇。宇樹科技、優必選、智元機器人已形成“三而強格局”,分別占據消費端認知、工廠場景落地和政府資源支持的優勢48。而中小玩家面臨嚴峻考驗——2024年下半年起,VC對非頭部項目的估值容忍度顯著下降,部分企業融資周期延長至12個月以上。
而面對金沙江創投的退出,星海圖、松延動力,紛紛對金沙江創投的投資與退出行為,做出隔空回應。
星海圖發布與金沙江創投合作始末的澄清公告,并呼吁具身智能賽道長坡厚雪,行業的發展離不開社會各方各界的持續關注與鼎力支持。松延動力視頻號發布自家人形機器人產品跑步的視頻,配文“無懼雜音,繼續前進”。
其創始人姜哲源在朋友圈轉發該視頻時評論稱,“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其實在過去兩年里,星海圖和松延動力都是人形機器人行業的明星公司。在金沙江創投退出后,星海圖拿到了高瓴資本、螞蟻集團等的后續輪融資,松延動力也拿到了華強資本、彬復資本等的投資。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投資機構對人形機器人行業的投資判斷,存在較大的差異性。
在頭部通吃與國資主導的雙重擠壓下,行業正演化出多層次生態結構:頂層是由宇樹科技(消費端認知)、優必選(工業場景)、智元機器人(政企服務)構成的"鐵三角",中層是專注醫療、農業等垂直領域的"小巨人",底層則游動著靠項目制生存的方案商。
值得關注的是,部分企業開始探索"技術模塊化"生存模式,如將自研的SLAM系統拆解為可售技術單元,既避免與整機廠商競爭,又形成新的價值捕獲點。
站在產業變革的臨界點,機器人賽道的競爭已從單純的技術比拼,升級為生態位卡位戰。那些能巧妙平衡市場化能力與政策敏感性,在頭部擠壓中找準縫隙市場的企業,或將定義行業下一個發展周期的生存法則。當資本潮水逐漸退去,真正考驗企業的是如何將短暫的估值狂歡,轉化為可持續的生態競爭優勢。
03
創投圈也爆發論戰
事實上,朱嘯虎言論一出,即迅速引發創投圈與科技界的激烈爭論。經緯創投創始人張穎公開反駁稱“朱老板別鬧”,認為人形機器人賽道長期必出巨頭,泡沫是新興領域發展的必經階段,與朱嘯虎的悲觀論調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多方對行業的堅定看好:
1. 經緯張穎:“朱老板別鬧”
經緯創投創始人張穎公開駁斥朱嘯虎,稱人形機器人賽道“未來一定能出大公司”,并警告此類言論可能損害朱嘯虎與優質創業者的合作機會。
2. 眾擎趙同陽:“五年內無處不在”
眾擎機器人創始人趙同陽激烈批評朱嘯虎“只適合快餐式項目”,并預言人形機器人將在五年內滲透制造業,解決用工荒與非結構化場景難題。他舉例稱,已有頭部廠商因招工難采購人形機器人,證明市場需求真實存在。
3. 行業數據與資本熱度
2025年人形機器人賽道融資超20起,遠超去年同期。支持者認為,技術突破(如Figure與OpenAI的研發進展)正推動行業進入“量產降本→場景滲透”的黃金周期。
部分業內人士認同朱嘯虎的謹慎。他們認為,當前人形機器人估值泡沫顯著,商業化落地尚需5-10年,過早押注可能陷入“擊鼓傳花”風險。例如,高盛曾公開看空該領域,稱技術拐點未至。
當然,朱嘯虎的決策也反映美元基金LP(有限合伙人)對回報周期的敏感。有分析指出,其退出并非否定技術前景,而是基于價格與價值的錯配,避免重蹈大模型投資覆轍。
04
分歧中的前行
理想主義還是現實賬單?
朱嘯虎的退出揭示了一級市場的分化——追求短期回報的資本傾向于撤離,而長期主義者則持續加碼。例如,特斯拉、華為等巨頭仍在加速布局Optimus等產品,試圖打通制造業、服務業場景。
歷史表明,任何顛覆性技術(如互聯網、電動車)均經歷泡沫期。張穎等人強調,人形機器人正處于“擠泡沫”階段,但長遠看將重塑工業革命。
朱嘯虎的撤退,本質是資本對技術成熟度的投票。這場爭論無關對錯,而是不同投資哲學的碰撞:一方信奉“算賬邏輯”,另一方押注“未來信仰”。
正如趙同陽所言:“總需要一群人十年如一日堅持。”而行業的真正考驗,在于能否在泡沫消散后,用商業化成果回應質疑。
微信訂閱
歡迎通過郵局渠道訂閱2025年《電腦報》
郵發代號:77-19
單價:8元,年價:400元
編輯|張毅
主編|黎坤
總編輯|吳新
爆料聯系:cpcfan1874(微信)
壹零社:用圖文、視頻記錄科技互聯網新鮮事、電商生活、云計算、ICT領域、消費電子,商業故事。《中國知網》每周全文收錄;中國科技報刊100強;2021年微博百萬粉絲俱樂部成員;2022年抖音優質科技內容創作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