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打開微博熱搜榜,“趙露思回應《小小的勇氣》爭議”“趙露思綜藝”“趙露思團隊”等詞條頻繁刷屏。
點開相關話題,評論區卻呈現出兩極分化:粉絲心疼偶像帶病工作,路人則吐槽“怎么又是她”“生病也要買熱搜”。
這位曾憑借《傳聞中的陳芊芊》《星漢燦爛》積累國民度的95花,似乎正陷入一場路人緣的信任危機。
熱搜體質下的輿論反噬:生病停工為何被質疑?
前段時間,趙露思工作室突然發布公告,稱其因分離(轉換)性障礙需暫停所有工作,這本該是藝人健康狀況的常規通報,卻意外引發輿論風波。
有醫療博主根據公開行程推算,發現她在確診前三天仍在錄制綜藝、出席品牌活動,質疑其團隊“拖延治療博同情”。
這種輿論反彈并非偶然,據統計,2023年趙露思個人熱搜高達427次(數據來源:云合數據),平均每天1.17次,遠超同期其他小花。
從“趙露思發縫”到“趙露思給助理打傘”,過度營銷已讓部分觀眾產生逆反心理,正如某高贊評論所說:“生病值得同情,但天天住在熱搜上,很難不懷疑是炒作。”
《小小的勇氣》成雙刃劍:綜藝表現暴露性格爭議
同期播出的治愈系綜藝《小小的勇氣》,本有望成為扭轉口碑的契機。
節目組打出“展現藝人真實一面”的宣傳語,趙露思在首期節目中照顧流浪動物的畫面也確實圈粉,但隨著節目推進,爭議逐漸顯現:
“低情商”爭議:在“兒童心愿認領”環節,面對留守兒童“想要媽媽回家”的訴求,她脫口而出“你可以把愿望換成玩具呀”,被批“何不食肉糜”;
“過度表現”質疑:夜間談心環節,她多次打斷其他嘉賓發言講述自身經歷,彈幕刷屏“戲精”“搶鏡頭”;
“專業度欠缺”:作為常駐嘉賓,她在心理輔導環節屢屢說錯專業術語,彈幕吐槽“劇本痕跡太重”。
盡管粉絲解釋“剪輯背鍋”“真性情才可愛”,但豆瓣節目專組中“趙露思勸退”的討論帖已超2000條。
B站影視區UP主“娛樂顯微鏡”發布的吐槽視頻更達百萬播放量,評論區熱評直言:“綜藝暴露的不是真實,而是沒打磨過的真實。”
流量邏輯的困局:甜妹標簽與轉型陣痛
回看趙露思的走紅路徑,“甜妹”始終是核心標簽,《哦!我的皇帝陛下》中的方言少女,《偷偷藏不住》里的校園女神,這類角色精準擊中市場需求。
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1. 同質化角色透支新鮮感:2023年她播出的三部劇《后浪》《神隱》《珠簾玉幕》,豆瓣評分均未過6分,觀眾反饋“演技模式化”“角色雷同”;
2. 過度依賴CP營銷:與吳磊、陳哲遠的真人CP頻繁上熱搜,反被劇粉指責“吸血演員”“拆官配”;
3. 轉型嘗試遇阻:在正劇《胡同》中的知青造型曝光后,網友群嘲“五官亂飛”“撐不起年代感”。
這種困境折射出流量明星的集體焦慮:當市場需要新鮮感時,藝人卻被數據綁架在舒適區。
趙露思在采訪中曾坦言“想演反派”,但制片人向媒體透露:“平臺評估風險后,還是建議她維持現有戲路。”
破局之路:從“流量演員”到“國民演員”有多遠?
面對輿論危機,趙露思團隊近期動作頻頻:暫停綜藝錄制、減少熱搜投放、參與央視非遺公益項目。
這些舉措能否奏效尚未可知,但縱觀內娛發展史,真正的“路人緣修復”往往需要三重突破:
作品說話:參考趙麗穎憑《風吹半夏》扭轉“土氣”標簽,趙露思亟需一部口碑佳作證明實力;
分寸感營銷:楊紫近年熱搜數量下降30%,但《長相思》播出期間演技話題自然登頂,印證“少即是多”的法則;
公眾形象重塑:如劉詩詩通過低調生活、專注作品淡化“人淡如菊”的爭議標簽。
值得注意的是,在工作室發布有關趙露思康復訓練的評論區,一條“好好休息,等你健康歸來”的留言獲贊15萬,說明觀眾始終愿意給真誠者機會。
畢竟,娛樂圈沒有永恒的“路人緣危機”,只有不肯蛻變的明星。
結語
從“全網甜妹”到“熱搜毒藥”,趙露思的遭遇恰是流量時代的縮影。
當數據成為評判標準,熱搜變成雙刃劍,如何平衡曝光與口碑,或許是所有年輕藝人必須面對的課題。
與其糾結“路人緣是否完了”,不如思考:在快餐式消費的娛樂市場,究竟什么才是觀眾真正期待的“勇氣”?答案或許就藏在那些褪去濾鏡、專注成長的時刻里。
圖源網絡,侵權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