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相信嗎 ,堂堂第一軍事強國美國的軍工企業研發武器裝備,居然要依賴我們的電商平臺供貨!最近,美國馬赫工業公司最新展示的新型 “戰略打擊” 巡飛彈一經亮相就引發各方熱議。原來,這款巡飛彈使用的發動機居然是中國制造的玄云 SW800Pro 小型渦噴發動機。更為夸張的是,這款發動機本身就是民用產品,至今依然在某寶平臺出售,其價格為12.8 萬元。不得不說,這個大無語事件,恰恰凸顯出美國軍工的抽象發展史。美國軍工制造,如今真的離不開中國市場。
據公開資料,這個馬赫工業是一家軍工初創企業,2023年才正式成立,其初創團隊是麻省理工學院學生。和洛馬、波音這些軍工巨頭不同,馬赫工業資歷淺,資金不足,因此在研發賽道上另辟蹊徑,選擇開發低成本高性能武器,而這個理念恰恰和當下精兵簡政的美國政府非常契合,因此該公司也得到了五角大樓的青睞,獲得了超8000萬美元的融資。在有了充沛的資金后,馬赫工業開始全力推進 “戰略打擊” 巡飛彈項目,旨在研發一款低成本高效能的精確打擊武器。其官方資料顯示,這款巡飛彈最大續航達 100 公里,載荷單頭 5 - 10kg,充分體現出“廉價可消耗”的作戰理念。
正是因為確立了廉價、低成本的研發方向,馬赫工業在控本方面可謂是煞費苦心。對于巡飛彈來說,發動機是成本大頭,如果單獨研發一款新型發動機,投入的研發、測試資金不見底,或許僅僅靠五角大樓融資的這8000萬美元都不夠。如果在市場上選擇主流的發動機,這對于這個初創企業來說又是一個不小的負擔。因此,馬赫工業將目光聚焦到了中國市場。而在去年的珠海航展期間,中國玄云 SW800Pro 發動機就驚艷亮相過,售價僅 12.8 萬元人民幣,價格優勢顯著,自然引起了馬赫工業的關注。最打臉的是,馬赫工業的總裁,這人是一個極度反華的魔怔人,在他的辦公室甚至掛著中美之間開戰的倒計時。這樣一個嘴上反華的人,身體倒是很誠實。
更為重要的是,中美貿易戰持續升級,對于涉及軍工板塊的相關產品和零部件,美國政府更是零容忍。而這款發動機屬于民用產品,并未被納入中國《出口管制清單》,在國際市場上采購流程簡便,能夠快速獲取,這就讓相關采購工作不好遇到各種阻礙。更為關鍵的是,僅僅從性能指標來看,SW800Pro發動機完全夠用,它的推力約 80 公斤,可以支持飛行器達到 300 - 500 公里 的時速,再加上油耗中等,完全適合短途飛行,這幾乎就是為“戰略打擊” 巡飛彈量身打造的。基于此,馬赫工業自然毫不猶豫地選擇它。
事實上,對于很多美國企業,在軍工產品研發早期,都會選擇民用產品來降低成本,這并不稀奇。以美國通用原子公司為例,其研發的 MQ - 1“捕食者”無人機使用的便是奧地利民營企業研發的 Rotax 912 發動機。在俄烏戰場上大放異彩的“柳葉刀”巡飛彈也是采用中國制造的紅外傳感器和商用芯片。只不過,對于白宮和五角大樓而言,美制武器采用中國核心部件,這本身就引發爭議。一直以來,美國就高度重視所謂的“供應鏈安全”,尤其是針對中國產品實施了一系列的限制措施。早在2012年,美國參議院就召開聽證會并發布了112頁長的報告,點名批評美國軍火商采用了大批不合規零件制造裝備,其中就包括1800起跟中國零件有關的案件。
試想一下,如果這款“戰略打擊”巡飛彈最終進入量產階段并申請軍方采購,按照美國《國際武器貿易條例》規定,其使用的中國部件將面臨嚴格審查。屆時,美國軍方到底如何選擇呢?
不得不說,美國人的這種苦惱和無奈,恰恰折射出中國在全球供應鏈市場的度假地位。憑借著完善的產業鏈、強大的技術創新能力以及物美價廉的產品,中國成為全球制造業的核心主導力量,在包括軍工在內的多個供應鏈市場掌握著話語權。即便如此,美國還一而再,再而三地發起貿易戰和科技戰。殊不知,一旦中國在供應鏈領域斷供,美國才真正領略到切膚之痛,領會什么叫作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