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近千年漫長的時間里,社會進步總是依靠人文學科的思想突破來引領發(fā)展,短短百余年,科技走在了哲學家與思想家的前面,某種意義上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不安全感,傳統(tǒng)認知似乎已經不適應社會變革的新需求。
無論是否承認,科技即將參與“未來”定義,一個新的時代可能正在來臨。
1997年,《槍炮、病菌與鋼鐵》橫空出世,將一幅關于“資源分配、環(huán)境適應與系統(tǒng)性破局”的人類命運浮世繪與“科技發(fā)展、能源革命”的社會進化眾生相,呈現給了過去、當下和未來。
從英國工業(yè)區(qū)的滾滾黑煙將英倫三島的工業(yè)文明成果輸送到全球每個角落開始,到賓夕法尼亞的近代石油煥發(fā)出科技生機,再到今天全球科技霸權與產業(yè)鏈控制權的博弈,人類社會的底層邏輯持續(xù)且劇烈的嬗變著。
“能源革命史”就像一堆影像資料版的素材,任何單一的片段或者鏡頭都不能完整的展現它的波瀾壯闊與金碧輝煌。
如今,我們置身事內,帶著各種狹隘的自我認知審視科技創(chuàng)新和技術發(fā)展,去分析古早的技術信仰、創(chuàng)新理念、產業(yè)品格與工業(yè)命門,這本身就限制了剛剛開始放飛的想象力。
但這都并不妨礙,我們從權威之外去尋找歷史脈絡和敘事方式。
如果說中國的制造業(yè)領先世界是中國人勤奮,那能源崛起,就是上天賜給中國人轉型最佳的禮物。
造車新勢力下的稀土崛起
過去的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1286.6萬輛,增長35.5%。
與此同時,在全球5821億美元市場規(guī)模的新能源汽車行業(yè)中,中國市場占比超過63%,在局部國家沖突、能源成本上升、歐盟經濟下行、高通脹及部分國家補貼取消的大背景下,中國新能源汽車一騎絕塵。
鐵鎖橫江,錦帆沖浪。
從十五年前的“十城千輛”工程啟動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工作的零幀起手,到十年前的“中國制造2025”將新能源汽車列為重點發(fā)展領域時銷量首次超過10萬輛,再到四年前從技術嘗鮮邁入大眾普及階段,超過三千萬量的保有數據和接近40%的增速,已然昭示著一個新興行業(yè)正在翻騰著巨浪。
不評價造車新勢力是否泥沙俱下,只從產業(yè)生態(tài)的一維角度來客觀評價的話,這些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fā)展之路時,那種與時代主題同頻共振的驚人契合度,宛如山間滾落的石子,不知疲憊,奔騰洶涌。
回望征途千山遠,翹首前路萬木春。
科技潮汐、能源浪潮匯聚成蓬勃的大江大河,浩浩蕩蕩的流向新時代。
行業(yè)里的每個人都能感受到快速騰飛時的強烈心跳,造車新勢力產業(yè)鏈上下游共同發(fā)力,在能源開發(fā)、產業(yè)革命、技術升級等領域冒節(jié)生長,宏大敘事與個體價值交叉并存,有承托希冀的理想萌芽,也有奔騰熱浪的動力源泉。
在政策托底、技術驅動與全球化競爭的多重因素下,新能源與智能駕駛技術已然成為全球競爭力核心,從產品出口到產業(yè)鏈出海,中國新能源汽車正在構建屬地化生態(tài)。
伴隨新能源汽車井噴的是完善的工業(yè)產業(yè)鏈、基礎設施、以及產業(yè)升級過程中的能源轉型,以寧德時代為代表的世界級優(yōu)秀企業(yè)脫穎而出、以稀土為代表的能源武器重塑了國際競爭格局。
稀土元素及其化合物具有優(yōu)異的磁性能,是制造高性能永磁材料的關鍵原料,憑借優(yōu)異的電性能、熱穩(wěn)定性和化學穩(wěn)定性等特性,成為航空航天、新能源、電子通訊等領域的核心材料,在能源安全、國防安全以及經濟發(fā)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zhàn)略地位。
以新能源汽車為例,新能源汽車行業(yè)中主要涉及稀土永磁材料和稀土儲氫材料,分別占比64%和36%。每輛新能源車的制造需要2-5公斤稀土永磁體,全球風電裝機量的每1GW增長,需要消耗600噸稀土,已然成為稀土需求的最大支柱。
顯而易見,中國新能源汽車是稀土產業(yè)的最大推動變量。
世界大變局中的稀土之爭
如今,世界局勢撲朔迷離,在局部沖突愈演愈烈、全球經濟衰退、國際能源危機、中美貿易常態(tài)化對抗的大背景下,稀土產業(yè)為中國戰(zhàn)略層面的博弈提供了令世界忌憚的 “底氣,”讓中國可以在新一輪科技革命中始終穩(wěn)坐在“餐桌”中央。
很久以來都不敢碰觸的問題,又一次出現在起風的夜里······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2024年的數據,美國進口的稀土化合物(約8000噸)和金屬(約310噸)中,約70%來自中國。
為了降低對中國稀土供應鏈的依賴,近幾年來,世界各主要經濟體圍繞“稀土”暗流涌動。
2022年,美國聯合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成立“關鍵礦產聯盟”(CMA),要求成員國優(yōu)先對美出口稀土。
2023年,歐盟委員會發(fā)布了《歐洲關鍵原材料法案》,要求確保稀土等關鍵原材料的供應;馬來西亞宣布將禁止稀土原材料的出口。
2024年,澳大利亞宣布將投資5.5億美元,用來建設稀土礦和冶煉廠;印度唯一稀土生產商宣布未來十年將采礦能力提高400%。
2025年伊始,美國提出烏克蘭提供稀土資源供應方面的保證以換取華盛頓提供資金和軍事上的援助,并宣布對華稀土產品加征25%關稅,日本將稀土回收寫入國家安全戰(zhàn)略。
一切都在昭示著,要想掌握引領全球科技發(fā)展的主動權,就必須拿下“稀土”制高點。
歲月有褶皺,故事會生銹,但這片土壤上的人和事,猶如枯葉紛飛時的一片新綠。
畢竟,我們早挺過了夜渡欄河與乍暖還寒。
今日之對抗,攻守易型了,寇可往,我亦可往。
五十年前,我國脆弱的稀土分離技術只能做出打火機里的打火合金,初步分離后的稀土混合物只能堆砌在工廠角落里;
二十年前,我國稀土企業(yè)的無序擴張和違規(guī)開采賤賣著珍貴資源;
十五年前,西方營造”全球稀土供應過剩“輿論,給市場制造稀土價格下跌的假象,打壓中國稀土的價格。
但是今天,中國稀土儲量占全球35.2%,開采量占全球58%,稀土消費量占全球65%,三方面都位列全球第一,是全球最大的生產國、出口國和應用國,占據主導地位。
從原材料開發(fā)、磁材精深加工,到下游終端應用,中國具有最完整的稀土產業(yè)鏈。
毫無疑問,一條以中國為樞紐、憑借豐富資源儲量和先進加工技術引領稀土產業(yè)全球格局的來時路,正在愈發(fā)清晰。
2024年10月,中國實施《稀土管理條例》,共32條,不僅明確稀土歸國家所有,還對稀土開采、冶煉和流通等領域制定嚴格規(guī)范。
2025年1月初,《海南自貿港數據出境管理清單》將稀土勘探數據列為“限制出口類”,進一步強化資源管控。
2025年2月19日,工信部發(fā)布《稀土開采和冶煉分離總量調控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明確稀土開采指標僅限大型稀土集團,其他組織和個人不得參與。
擅長與時代共舞的人,才應該是所在時代的主角。
從能源開發(fā)到技術突破,中國已經有足夠的能力應對世界各個經濟體的“稀土執(zhí)念”,并在競爭與合作中完成大國崛起的歷史命題。
未來新格局下的稀土暗流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圍繞能源的危機與挑戰(zhàn)、崛起與衰落、造富與返貧,將重新見證站在世界之巔的持戟者姿態(tài)。
想起托爾斯泰在《戰(zhàn)爭與和平》中的一句話:“如果那些邪惡的人聚集在一起,能夠成為一種力量的話,善良正義光明的人,也應該這么做。”
“稀土戰(zhàn)爭”還在繼續(xù),是在此消彼長中相互消耗,還是在平等互惠中合作共贏,是各種暗流需要共同面對的考題。
正如外交部所言:中國作為全球稀土第一儲量大國和第一生產大國,始終秉持開放、協(xié)同、共享的方針,愿意滿足世界各國發(fā)展的正當需要,但這種合作必須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之上。
我們不弘揚大國霸權,也不吹捧遙遙領先,但始終期待,漁得魚心滿意足,樵得樵眼笑眉舒。
歷史是一堆灰燼,但灰燼深處有余溫,我們警惕暗流涌動,也相信陽光普照。
商業(yè)史系列
商業(yè)觀察系列
商業(yè)故事系列
商業(yè)人物系列
精彩內容永不錯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