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不僅是一個節氣,還是一個祭祀祖宗的節日。在這一節日期間,我們往往要去祖先的墳墓之前祭拜,掃掃灰塵,拔拔野草,墳頭上添一些土,買一些水果食物、燃香點燭、燒些紙錢,以此供奉祖先。
但很多人并不了解清明節祭祖的真正意義,只覺得祭祖僅僅是一個形式。
所以很多人就說:人都已經死了,搞那么多形式有什么用?與其這樣,不如在生前好好孝順父母。
其實這是對祭祖的誤解。
首先,祭祀祖先的人,在逝者生前的時候,人家未必就沒有好好孝順父母。生前好好孝順父母,并不是可以不去祭祖的理由。
其次,祭祀祖先,并不是形式。祭祖是對祖先表達的一種懷念和追憶,是一種真摯的感情,懷抱的是一顆虔誠的感恩之心。形式只是情感的一種表達方式,脫離情感實質的形式,才是真正的形式。
對于我們的子孫后代來說,我們就是他們的祖先,我們現在的所作所為,虔誠程度,都會影響到他們。如果我們對祖先都不尊敬,又怎么會受到子孫后代的尊敬呢?
祖先已經去世很久了,那為什么在每一年的清明節,還要祭祖呢?
因為我們的生命,和我們的祖先是相連的,是血脈相承的,沒有我們的祖先,就沒有現在的我們。
生命就像是一棵樹,祖宗就是樹根,父母就是樹干,我們就是樹上的花果枝葉。我們和父母、祖先,就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只有根深才能葉茂,一棵樹的樹根如果得不到澆灌,沒有了營養,那么不管它的花果枝葉多么繁茂,終究都會枯萎,不會長久。只要樹根營養充足了,花果自然就旺盛碩大;樹根缺了營養,花果自然就會瘦小;根部爛了,花果枝葉很快就會枯萎。
我們在清明節祭祖,就是在澆灌我們自己的生命之根,沒有祖先的加持,我們就成了無根之木、無源之水。祭祖就是報答祖先的恩德,就是不忘自己的根本。
所以,在清明節我們一定要尋根祭祖,去感恩祖先對我們的恩德,去承接祖先給我們帶來的力量和精神。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當我們每個人都能夠懂得知恩報恩,做到祭祖念祖,做人不忘本,我們的民風能不純樸、社會能不和諧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