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劉瀾昌
據俄羅斯《消息報》披露,俄羅斯直接投資基金總裁德米特里耶夫日前表示,俄美雙方已啟動有關俄羅斯稀土金屬項目的接觸與探討,美國企業已表現出“明確興趣”。而這一輪潛在的經濟合作談判,有望在四月中旬于沙特首都利雅得繼續推進。
稀土,一直是現代工業鏈的“隱形命脈”。誰掌握稀土,誰就掌握了未來高科技競爭的基礎籌碼。而現在,這場談判背后傳遞出的信號,不只是資源問題,更是全球地緣戰略的驚人諷刺:嘴上說著“制裁到底”,背地卻忙著談合作。
自2022年俄烏沖突全面爆發以來,美國牽頭西方世界對俄羅斯發起了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攬子制裁,從能源、金融到軍工、科技,幾乎全面圍堵。但現實是,到了關鍵資源、不可替代的產業鏈節點,西方開始“選擇性務實”了。稀土資源,就是典型代表。
全球稀土供應鏈高度集中,而俄羅斯正是擁有完整稀土提煉能力、且具開采潛力的國家之一。稀土不僅用于新能源汽車、電池、風電設備,還廣泛應用于軍事裝備、導彈制導系統、雷達等領域,是典型的“戰略性資源”。美國雖然擁有部分稀土礦藏,但缺乏足夠的提煉加工能力,長期依賴進口。換言之,沒有穩定稀土來源,美軍的高精尖裝備都可能“卡殼”。
在這一背景下,俄美突然在利雅得啟動“稀土對話”,顯然不是偶然。這場對話的本質,是在制裁戰、代理人戰爭、政治叫囂的遮掩下,資源現實主義的無聲回歸。
這不是第一次西方在嘴上正義、行動逐利之間切換立場。在天然氣領域,歐洲表面上高喊“擺脫依賴”,但德國、匈牙利等國背后仍維持與俄能源公司的灰色通道;在糧食出口上,烏克蘭港口未解封之前,俄羅斯與聯合國悄然協商糧食走廊問題。而現在,輪到了“稀土換現實”。
而這場交易的地點選在沙特,同樣充滿象征意味。作為一個既與美國保持戰略同盟、又不斷靠近俄羅斯的中東大國,沙特正日益扮演起全球資源博弈中“中立平臺”的角色。在石油之外,利雅得也逐步成為全球能源政治、資源外交的協調中心。俄美選擇在這里碰面,某種程度上說明:哪怕斗得再激烈,資本與資源始終要找一個“講交易”的地方落地。
不過,諷刺的是,美國政府一邊主張“脫鉤斷鏈”、打造“民主供應鏈”,一邊又不得不繞過政治道德高地,悄悄與對手談交易。這暴露出西方所謂的“價值聯盟”本質是選擇性的,甚至是工具性的。烏克蘭可以繼續做戰場,但美企必須有稀土可用;大西洋可以翻滾輿論浪潮,但中東的房間里必須照常點燈開會。
而對俄羅斯來說,這一幕無疑也是一次外交勝利。在歐美不斷試圖孤立莫斯科的背景下,若最終能在稀土領域實現對美合作,不僅能穩住部分外匯來源,更能進一步撬開西方制裁體系中的裂縫。畢竟,資源是最真實的外交通貨。
這也暴露了一個冷酷現實:地緣沖突、意識形態、國際規則,最終都要讓位于“不可替代性”。只要你握有別人無法繞開的東西,對手就永遠會重新來談。而稀土,就是俄羅斯目前手中為數不多的、但極具戰略價值的談判籌碼之一。
可以想見,未來的俄美談判不會止步于稀土。更多“暗線外交”、更多“功能性接觸”、更多“避開聚光燈的談判”將陸續展開。在表面交鋒與實質互動之間,現實主義正再次全面占據國際秩序主導地位。
對于其他國家來說,俄美稀土對話無疑是一記警鐘:全球格局正在從“陣營對抗”轉向“資源分區”,制度、盟友、理念都可以談判,唯有資源不能松手。在可預見的未來,控制關鍵礦產、維護產業自主、強化供應鏈安全將成為所有國家的首要戰略目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