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時間拉回到建炎三年,這一年對趙構來說,簡直是至暗時刻。趙構原本有個兒子叫趙旉,建炎元年趙構正式登基時,趙旉出生了。可這孩子命苦,3 歲那年也就是建炎三年,金兵南下。當時在河南商丘的趙構一聽金兵來了,撒腿就往南跑。逃亡途中,那些文官和宦官太過分了,把運兵的戰船搶去運自家財寶。士兵大多來自北方,老家淪陷本就滿心憤懣,又看到宦官們還在逍遙自在,這不滿情緒瞬間在軍營炸開了鍋,結果就引發了苗劉兵變。隨軍將領苗傅和劉正彥帶兵把宋高宗給軟禁了,還扶持趙構的兒子趙旉當了皇帝,但趙旉這皇帝才坐了26天,苗劉兵變就被平定,皇位又回到了趙構手里。
其實這事兒跟小娃娃趙旉沒啥關系,他才3歲,還是趙構的獨子。兵變結束后,他就跟著父親繼續逃亡,等一行人到了建康城,孩子可能是受了驚嚇,加上水土不服,沒多久就夭折了,趙構唯一的兒子就這么沒了。
那趙構為啥不再生育呢?這對他也是個巨大的痛苦。就在兒子夭折這一年,傳說趙構在逃亡路上,正準備和宮女親熱時,突然聽說金兵殺過來了。這一嚇,可能就落下了病根,從此趙構徹底失去了生育能力。這意味著,他要找接班人,只能從宗室旁支里挑,然后過繼過來。
在宋朝,收養宗室子弟繼承皇位倒也不是啥新鮮事。可趙構挑選的時候,那指向性太明顯了,雖說靖康之變讓太宗趙光義一脈幾乎全沒了,但趙構也不是沒有兄弟。可他就收了兩個養子,一個是宋孝宗趙昚,另一個是趙璩,這倆可都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后代。也就是說,趙構從一開始就打定主意把皇位傳給太祖一脈。
這背后的原因不難懂,和后來明朝嘉靖年間的 “大禮議” 類似,說白了就是關于“親爹到底算不算親爹”的爭議。這種事可不是明朝獨有的,宋朝也發生過。當年宋仁宗沒兒子,只能選養子宋英宗繼位。宋英宗一上位,馬上尊自己親爹濮王為皇考。這事在北宋朝廷引發了長達18個月的激烈爭吵,鬧得不可開交,史稱 “濮議”,最后宋仁宗在宗法上算是徹底絕嗣了。
其實趙構這么選是有道理的。到南宋那會兒,宋太祖一脈已經是特別弱小的宗室分支了。而且宋孝宗從小就被趙構撫養,兩人關系很親,背叛的可能性幾乎沒有。選宋孝宗接班,趙構以后就是宋朝當之無愧的中興之主。后來也確實如此,趙構去世后,宋孝宗沒追封自己親爹。南宋大臣們差點給趙構上“光武帝”的廟號,最后被禮部攔住了,才定了“高宗”廟號。雖說這一下“高宗”廟號的含金量大幅下降,但好歹趙構想要的面子,養子還是給足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