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曾思怡
今年來,已有杭州、上海、天津、北京、成都、合肥、鄭州等地拍出最貴地價。
杭州尤其顯眼。地價不僅三天內兩次刷新紀錄,沖至全國城市第三,也由此被形容為:某種意義上的一線城市。
杭州之外。上海在今年2月刷新全國最高地價:約16.11萬元/平方米;成都3月上旬最高地價破3萬元/平方米,3月下旬最高地價破4萬元/平方米......
圖源:圖蟲創意
核心城市為何頻頻刷新地價?背后是怎樣的樓市趨勢?
時代周報記者綜合梳理發現,土地、新房取消限價,核心城市優質地塊供給增加,房地產市場尤其是高端住宅需求走勢漸好,部分房企資金狀況持續改善以及提振信心需求等,都是相關城市最高地價刷新的推動因素。
同時,上述城市拍出最高價的地塊,“高端”“改善”屬性極強,不僅均出自一線、新一線城市,且大都位于城市中心或次中心、周邊配套完善優質、容積率相對較低、供給稀缺。
這也是樓市分化的表現之一。
房地產市場短期看政策,中期看土地,長期看人口,結合我國人口流動趨勢來看,作為人口流入地的一線城市和熱點二線城市,尤其是核心地段的高品質住宅,在現階段需求頗大、率先升溫;而作為人口流出地的地方,或者大城市邊緣區域,不論客觀經濟規律還是現有樓市數據都指出,樓市依然承壓。
值得一提的是,從近期各城市的高價地塊競得房企來看,大部分為央國企。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央國企競拍這些優質地塊,既是結合相關地塊市場潛力做出的選擇;同時,土拍市場的熱鬧也會對整個房地產市場預期產生積極影響,現階段央國企資金狀況也不錯,負有引導市場預期向好發展的責任。
杭州“兇猛”
今年初,Deepseek橫空出世、全球矚目,作為誕生地的杭州一時風光無兩,但Deepseek并沒有預測到杭州土地市場也將轟動全國。
最近幾日,杭州土拍市場“最貴地價”三日內出現兩次,最高樓面價沖至全國城市第三。
時代周報記者梳理發現,3月25日,杭州濱江西興單元地塊(水電新村板塊)由濱江地產競得,成交總價52億元,樓面價77409元/平方米,溢價率69.86%,不僅登頂杭州全市最貴地價,且在全國僅次于上海、北京、深圳,躋身“一線”。
該地塊處于高端住宅聚集區,且擁有一線江景,周邊二手成交價主流在8-11萬元/平方米。當地從業者預測,以此處條件,未來新房能賣15萬元/平方米。
三天之后,3月28日,杭州西湖區江村單元的文新單元地塊被建發房產競得,總價34.35億元,樓面價88029.06元/平方米,刷新三天前創下的最高紀錄,溢價率也高達115.39%,創杭州全市土地市場單價新高。
整理發現,該地塊為商改住,容積率僅1.1,被視為全市范圍內濕地生態和城市核心資源兼顧的頂豪板塊,客戶定位為大型企業高管和改善家庭。該地塊也是填補了所在板塊8年來宅地供應空白、當下無新盤在售的情況。
西湖景區 圖源:圖蟲創意
若將時間拉長。最近半年,杭州已四次刷新地價紀錄;2024年,在涉宅土地供應體量和成交額雙雙下降的背景下,由優質地塊拉動,杭州實現全市平均樓面價和平均溢價率新高。
業內有判斷認為,杭州于2024年10月取消土地新房限價,同年發布容積率新規、利好住宅品質提升,而且近年供地持續優質化,都是此輪地價上漲的原因。
嚴躍進指出,杭州頻現高價地塊,既得益于經濟產業快速發展,尤其是數字經濟、人工智能領域,對人才和企業的吸引力持續增加;也在于房地產市場改善型需求逐漸占據主導地位,高端市場熱度向土地端傳導,由此帶來核心城市優質地塊交易火熱的現象,這也是全國層面的共性。
頻刷記錄
不止杭州。
今年前三月,上海、天津、北京、成都、合肥、鄭州等均拍出最貴地價,核心城市土拍市場堪稱火熱。
3月28日,上海靜安區111-21地塊,最終被上海華楊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競得,總價24.8564億元,樓面價92658.97元/平方米,創大寧板塊地價新高。
公開資料顯示,該地塊是由商業用地調整而來的住宅用地,容積率約2.5,限高80米,該板塊長期未有新盤供應,周邊房齡10年出頭的二手房均價10萬元出頭。
而在2月25日,上海以協議方式出讓靜安寺附近兩宗地,其中095-7地塊為住宅用地,總價約4.87億元,樓面價約16.11萬元/平方米,創造了新的全國最高價。
據悉,該地塊位于靜安寺商圈核心位置,且屬于別墅用地,容積率1.44,限高12米,未來預計將打造為三層風貌別墅。
目光移向西南。3月27日,成都金融城三期H10地塊被建發集團以總價33.47億元競得,樓面價41200元/平方米,溢價率高達106%,這一成交單價再次捅破成都樓面價天花板。
還有媒體梳理指出,這是成都近半年內第三次打破單價紀錄,而其距離上一次刷新紀錄僅過去16天。
成都 圖源:圖蟲創意
再往前推幾日,3月18日,北京海淀樹村地塊被中海地產以75.02億元的價格摘得,成交樓面價102347元/平方米,刷新北京涉宅用地成交樓面價最高紀錄。
2月26日,天津和平區山東路地塊成交樓面價43449元/平方米,也創2018年以來天津全市地價新高。
時代周報記者梳理發現,上述拍出最高價的地塊,不僅均出自一線、新一線城市,且大都位于城市中心或次中心,和以往不同的是,這些地塊的地產市場明確,主要針對剛需和改善型住房需求的用戶,對于以往熟知的炒房群體,則不構成太大誘惑。
為何會這樣?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為抑制樓市過熱、房價過高,全國層面均對土地價格、新房價格做出限制,通過銷售價格備案制度來穩定地價和房價。
不過伴隨房地產市場進入新階段,傳統的限價政策已顯示出局限性,最近兩年來,全國多地陸續取消土地限價和新房限價,以強化市場自我調節,優化資源配置,不少優質地塊和新房的市場潛力得到有效釋放。
在此基礎上,加之相關核心城市優質地塊供給增加,房地產市場尤其是高端住宅需求走勢漸好,部分房企資金狀況持續改善以及提振信心需求等多重因素推動,核心城市頻現高價地塊。
具體來看。嚴躍進指出,一方面房地產市場形勢向好,尤其是核心城市高端住宅需求可觀;另一方面不少房企資金情況在持續改善,結合當前房地產市場供需現狀,房企也會更有信心拿地、增加供給,“接下來其他城市或許會出現刷新最高地價紀錄的情況”。
從數據層面看,在克而瑞重點監測的全國193個城市中,從2022到2024年,四、五房及以上戶型總成交套數持續攀升,而三房及以下戶型總成交套數則出現下降。
CRIC監測的30個重點城市也顯示,其3000萬元以上高端住宅2024年累計成交4356套新房及1255套二手房,同比增幅分別為64%和6%。
高端住宅在需求端的良好走勢,也給予供給端更多信心,即地方政府更多推出優質地塊、房企更青睞和搶購核心城市優質板塊,于是地價陸續被刷新。
杭州 圖源:圖蟲創意
業內普遍認為,我國房地產市場正在從過去的剛需型住房主導時代,進化到改善型住房主導時代。坊間也將這種現象形容為:越貴的房子,越好賣。
這只是樓市分化的其中一面。
有國有房企人士接收媒體采訪時提到,部分城市出現搶地潮,主要是因為多數房企將投資目標鎖定在核心城市的核心區域,導致優質土地供不應求。因此雖然出現了很多高地價的土地交易,但這不能代表目前房地產市場回暖。
過去幾十年,我國房地產行業快速增長,各類大中小城市大量商品房拔地而起,住房供應已實現總量飽和,不過結合我國人口流動總體呈從中西部向東南沿海、從小城市向大城市、從城市外圍向中心集聚的趨勢,作為人口流入地的一線城市和熱點二線城市,尤其是核心地段的高品質住宅,在現階段需求頗大、率先升溫。而作為人口流出地的中小城市,或者大城市邊緣地帶,樓市壓力依然較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