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高瑩)3月28—29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第三屆“未來學者”論壇在京舉行。論壇主題為“中國式現代化與高質量發展”。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高翔出席開幕式并講話。副院長、黨組成員趙芮出席開幕式。
高翔指出,回望人類歷史,人文精神和科學技術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二者缺一不可。尤其在當代,科技進步越來越需要人文精神的支撐與涵養,人文精神也離不開科學技術的助力與守護。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隨著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哲學社會科學作為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其地位和作用愈發凸顯。
高翔強調,青年是國家的希望,是民族的未來。面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我們需要更多具有全球視野、時代擔當和創新精神的“未來學者”。舉辦“未來學者”論壇,是辦好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抓好哲學社會科學青年人才培養的一項重要舉措。希望同學們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做有情懷的學問,自覺賡續中華學術經世濟民、服務國家的優秀傳統,始終胸懷“國之大者”,讓述學立論彰顯民生溫度、回應時代之問、飽含對人類命運的終極關懷;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精神,立足中國國情,立足新時代偉大實踐,做有思想的學問,勇于追求真理,探索學術前沿,在各種思潮相互激蕩中練就一雙看透浮云、洞察本質的慧眼,將求真求是的精神熔鑄于學術生涯的全過程;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論述精神,以優良黨風引領學風,做有風骨的學問,強化獨立思考意識,涵養自強自尊品格,恪守學術道德規范,真正把做人、做事、做學問統一起來。期待同學們將“致廣大而盡精微”作為自覺追求,讓學術脈搏與時代發展同頻共振,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歷史洪流中劈波斬浪,早日成長為支撐新時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繁榮發展的中流砥柱,成長為堪當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大任的棟梁之材。
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學部委員李培林,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哲學院院長張志強,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副校長高程在論壇開幕式上作主旨演講。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黨委書記崔唯航主持開幕式,常務副書記、校長張政文致歡迎詞。
論壇期間,來自全國學聯以及多所高校、科研單位的百余名青年學子圍繞習近平經濟思想的理論與實踐、技術創新與數字經濟新發展、“兩個結合”與當代馬克思主義創新發展、全面依法治國與中國式現代化、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五大議題展開學術交流。來自相關領域的30余位資深學者擔任評審專家,對青年學子的學術報告進行點評和指導。
“未來學者”論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指導,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研究生會、學生會承辦。本屆論壇共收到1100多篇投稿,在稿件數量、專業廣度、議題深度上均表現出較高水準,凸顯了新時代青年學子積極投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使命擔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