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房價、交通擁堵,一直是困擾很多人的難題,如今常住人口連續兩年凈流出、多個單位搬遷,更是與“國際新城”格格不入。
與此同時,一個龐大的地下交通樞紐“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將于2025年投入使用,這不禁讓人有些疑惑,這個比400個足球場還大的地下交通樞紐真的能緩解“城市病”嗎?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這個巨大的地下交通樞紐,從一開始就備受關注,它規模龐大、技術領先,而且肩負著重要的國家發展任務。
但同時,北京城市副中心站也備受爭議,因為在北京的街頭,到處都能看到“國際新城”的廣告牌。
四合院里,老人們望著這些廣告牌,疑惑不解:“人都往外走了,地底下蓋這么大的樓,到底是為了什么?”
數據顯示,北京常住人口已經連續兩年凈流出,而且一些非首都功能也在不斷轉移,2024年就有17家單位搬走。
當年大家也曾質疑浦東開發,但那種目光短淺的擔憂往往會忽略更長遠的戰略考慮。
副中心站的建設不只是為了解決眼前的交通問題,更是為了未來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局,這盤棋的布局比我們想象的要大得多。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并非橫空出世,早在正式文件出臺前,相關規劃就已啟動。
通過長達50年的數據模擬,即使以最保守的估計,到2035年京津冀核心區域的每日通勤人次也將超過5000萬。
為此,提前規劃建設的副中心站,正是著眼于迎接這一龐大交通需求的關鍵舉措。
地下“鋼鐵巨獸”的誕生
副中心站擁有128萬平方米的地下空間,深度達32米,并設有160多個出入口,它凝結了中國工程建設的最高水平,用上了許多先進技術。
同時,副中心站不是一個單純的火車站,而是按照“站城融合”的思路,把交通和城市生活緊密地結合起來,要建成一個集交通、購物、居住等功能于一身的超級綜合體。
地面上,十面“京帆”高高飄揚,這不僅是熱門拍照景點,也預示著未來這里將出現高級公寓、高檔寫字樓、國際會展中心等,描繪出一幅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現代城市畫卷。
地下的空間也非常驚人,足有128萬平方米,這里匯集了7條地鐵線、15條公交線路,以及各種方便生活的商店,像一只巨大的“八爪魚”一樣。
它將四面八方的交通線路延伸到京津冀地區的各個角落,四通八達,非常便捷。
一百多個出入口,其中有60個直接連接地面上的建筑物,這意味著人們可以從家里乘電梯直達地鐵站,輕松換乘地鐵,免去了很多麻煩。
為了克服復雜的地質難題,建設者們投入了大量心血,因為北京地下水層的結構就像洋蔥一樣層層疊疊,挖到30米深,水流就像捅了馬蜂窩一樣涌出。
面對洶涌的地下水,建設團隊巧妙運用“土釘墻+地連墻”的組合方案,如同筑起了一道堅固的堡壘,有效阻止了地下水的滲入,保證了工程樞紐的安全穩固。
不僅如此,他們還開發出一種72小時不凝固的“神仙混凝土”,這種特殊混凝土配方歷經上百次試驗才最終確定,為鋼管柱的精準安裝提供了重要的技術保障。
在地基處理上,混凝土樁與鋼管柱的巧妙結合,更進一步加強了地面建筑的牢固程度。
為了更好地保障火車站的消防安全,施工團隊借鑒了地鐵站的成功經驗,在火車站站臺安裝了升級版的防火屏蔽門。
這種防火門非常堅固,可以在1000度的高溫下堅持半小時,就像守護地宮的火麒麟一樣,保護乘客的安全。
施工方還采用了BIM技術,將整個施工過程在電腦上進行模擬,這讓施工效率提高了30%,同時也確保了每一個細節的精準和安全。
項目方表示,精裝修的樣板區已經完成了,現代化的設計風格加上舒適的候車區域,相信未來的乘客可以享受到更方便舒適的出行體驗。
地下三層的設計巧妙地提升了換乘效率,這種設計理念類似“軌道交通版樂高”,使換乘如同搭積木一樣方便快捷。
地下一層是匯集各種美食的餐飲商業區,方便乘客用餐和購物;
地下二層則是高效的換乘區域,地鐵和鐵路的安檢合并在一起,乘客只需一次安檢,省去了多次刷證和排隊的麻煩,整個過程快速便捷,大約只需三分鐘即可完成;
地下三層是整個交通樞紐的核心區域,這里設有8個站臺和14條軌道,如同一個巨大的地下鐵路中心,這個區域深達32米,各種軌道交通線路在此交匯,實現了多種交通方式的無縫銜接。
這個深度相當于十層樓的高度,將所有交通工具緊密相連,為乘客提供極大的便利。
副中心站驅動京津冀協同發展
副中心站的建成,將會大大方便京津冀地區的交通,就像一根“金線”把北京、天津、雄安這些重要城市串起來,讓它們發展得更好,互相合作更緊密。
從副中心站出發,去首都機場只要15分鐘,去大興機場和唐山35分鐘,去雄安新區和天津濱海新區1小時就能到。
這樣一來,就像有了“任意門”,人們來往更加方便快捷,能更好地促進工作、旅游,減少各種限制,讓資源流動更順暢,配置更合理。
雄安新區是國家重點發展的區域,未來將通過便利的交通網絡,吸引更多投資和各類人才,從而實現更快速的發展。
京津冀地區的物流和人員流動會更加順暢,就像一條條高速公路,連接起各個城市的發展,最終形成北方地區區域經濟融合的典范,為其他地區提供可借鑒的經驗。
雄安新區的發展將加速京津冀一體化進程,促進資源優化配置和產業結構升級,提升整個區域的綜合競爭力。
副中心站不僅僅是方便大家出行的地方,更是能帶動周邊商業發展的強大引擎,這里有超大的商業區域,總面積達到139萬平方米,預計每年光是租金收入就能接近一百億元。
王府井WELLTOWN預計在2025年下半年開業,規劃面積達到19萬平方米,它將成為北京奧特萊斯中的領先者,預計引入500個品牌,超過一半的空間將用于娛樂和兒童游樂設施,這也預示著王府井可能成為北京最大的商圈。
更重要的是,副中心站的建成將有力促進京津冀三地形成更合理的產業布局。
北京的寫字樓可以集中發展高科技和精密產業,河北的廠房則專注于生產制造,而天津的港口負責對外貿易運輸。
這樣,京津冀三地就能明確分工,各自發揮優勢,共同建設一個協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地下城的建成就像開通了一條貨運高速公路,專門服務于環繞北京的產業園區,運貨更加方便快捷,預計運輸成本將大幅降低,節省大約40%,效果顯著。
根據統計,僅河北省每年就能省下280億元的物流費用,這筆錢可以投入到其他經濟建設中,有力地推動當地經濟發展。
面向未來的城市樣本
北京副中心站的建設,展現了中國強大的基建能力和城市規劃水平,更體現了面向未來的長遠眼光和堅定信心。
“站城融合”的理念巧妙地將交通設施藏于地下,釋放出更多地面空間,有助于緩解居住壓力,最終實現“縫合城市”的愿景。
這一做法也為全球其他城市提供了有價值的借鑒,展示了如何將交通樞紐與城市發展緊密結合,互相促進。
副中心站的設計目標使用三百年,要像紐約中央車站和倫敦帕丁頓車站那樣,成為城市發展的重要標志。
現在擔心它將來沒人使用,就像清朝人擔心5G基站一樣沒必要。
相信等到副中心站正式啟用后,這里肯定會非常熱鬧,人來人往車輛穿梭,會展現出一幅現代版的繁華景象。
參考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