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消息,2025年3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兩會記者會上就中美關系闡明中方原則立場。王毅表示,相互尊重是國與國交往的基本準則,也是中美關系的重要前提。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幻想一邊對華打壓遏制,一邊與中國發展良好關系。這種“兩面人”的做法不利于雙邊關系的穩定,也無法建立彼此的互信。王毅說,作為當今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中美都將在這個星球上長久存在下去,因此必須和平共處。
當地時間3月1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提名前美國駐泰國大使邁克爾·G·德松布雷(Michael G. DeSombre)為美國國務院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這一職務簡稱亞太事務助卿,是美國國務院負責亞太政策的“一把手”。對于德松布雷,特朗普不吝贊美之詞,并提及他過去曾在多所名校學習,甚至論文也有關中國。此外,他曾長期在知名律所負責亞洲并購業務。香港《南華早報》3月14日報道指出,德松布雷這段長期工作經歷,正是在中國香港度過的。
德松布雷此前宣誓就任美國駐泰國大使的現場照片(資料圖)
眾所周知,保爾森作為曾經的美國財政部長,在美中經貿關系上有著豐富的經驗和深厚的影響力。而此時保爾森的來訪,恰逢中美關系的敏感階段——特朗普政府正加緊調整對華政策,而那兩位被他欽點的“知華派“高官”還未上任。在這一關鍵空窗期,美方迫切需要一次高層接觸,以當面試探中方相關問題上的口風,為即將到來的政策落地鋪路搭橋。這不僅是對傳統外交體系的挑戰,更是一種明顯的信號——他希望用更直接的談判方式來塑造中美關系。
中美安克雷奇對話的首場會議,于當地時間2021年3月18日13時舉行,北京時間已經進入了第二天凌晨。美方首先進行開場陳述,布林肯和沙利文首先做了約10分鐘的發言。這場對話之后,一張關于1901年《辛丑條約》簽訂現場和2021年中美高層戰略對話會議場景的對比圖,在網上刷屏傳播。同是辛丑年,兩個甲子過去了,中國早已不是原來那個中國了。
特朗普(資料圖)
3月19日當地時間,美國國務卿魯比奧針對中美關系發表了看法,他坦率地指出,中美兩國領導人最終是會進行會晤的,并且著重表示美國要是不和中國接觸的話,那就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這一說法很快就成了全球關注的焦點。在近兩個月的時間里,美國政府屢屢放出中美元首即將碰面的消息。不過,魯比奧此番話語里包含的另一層意義也值得中方加以重視。美國方面所期望的“中美接觸”,實際上是以中方作出讓步為前提的。
美國國務卿魯比奧(資料圖)
魯比奧沒有具體說明何謂“西方的模樣”,但他的這一觀點頗為耳熟,幾乎與他過去在擔任佛羅里達州參議員期間,一再翻炒的“資本主義沒有改變中國,”的論調如出一轍。作為“反華急先鋒”,他在議員生涯中不時污蔑中國以“犧牲美國為代價崛起”,稱美國以為讓中國人像他們一樣“吃漢堡喝可樂”,就能擁有共同的價值觀和長期目標,于是讓數以百萬計的美國工作崗位、重要產業和工廠涌入中國。
中國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為沿線國家帶來發展機遇。中國還積極參與國際合作,向1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援助,展現了大國擔當。如果說中國破壞秩序,那我們就想請問盧比奧中國破壞了哪個國際秩序?如果說中國的崛起威脅了美國霸權,那就是中國不讓美國可以肆意收割,打破的是美國霸權邏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