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死神遺忘的,不是烏龜,而是睡鯊。2006年,科學家觀察到了一只生活在2200米深海,活了500多年的睡鯊。根據檢測,這條睡鯊出生在明朝,與吳承恩同歲。
研究睡鯊的科學家得用上考古的方法,才能確定一只睡鯊的年齡。與天地日月同輝是人類千百年來的期盼,但是睡鯊這種動物,卻實實在在與天地同在。
科學家們用測定同位素的方法,檢測了這只古老睡鯊的眼部晶狀體的碳年份,結果是出人意料的,它可是517歲的大前輩。
這條長6米重900斤的睡鯊出生在1505年,中國正處于明朝時期,美國都還沒誕生,這條睡鯊已經在深海中遨游了。
多年來科學家對這種特殊的長壽鯊魚十分關注,是什么讓他們能逃過歷次物種滅絕,又是什么因素讓他們存活這么久?
睡鯊的長壽不是個例,而是一種普遍的現象,科學家近距離觀測研究過的睡鯊,基本都是幾百歲幾步。
不過動物壽命和人類的壽命一向不一而論,以人類的壽命作為比照,睡鯊的的確確活得很久。但是按照睡鯊自己的成長周期來看,500歲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一只睡鯊直到150歲的時候才算成熟,也就是說他們在百年之后才開始繁衍后代。
這么長的時間里,睡鯊難道都是無所事事的飄蕩在深海中,努力捕食靜待長大嗎?
了解過睡鯊的生活習性之后,就會發現,睡鯊的日常生活,跟它的壽命一樣緩慢悠長。
不同于一般兇猛迅捷的鯊魚,體型龐大的睡鯊是慢悠悠的,大部分時間都靜止待機的狀態。,就跟睡著一樣。
睡鯊的學名就來自于拉丁語困倦的意思,它正是因為行動緩慢而知名。
靠近美國、加拿大和格陵蘭島一側北大西洋深海,大約200米到2200米的水下,是睡鯊的活動的場所。
睡鯊大概是深度社恐患者,總是在深海獨來獨往,很難能在近海見到睡鯊的蹤跡,看到睡鯊群聚會更是不可想象。
他們社交本能也跟行動本能一樣遲鈍,恨不得化身海底頑石,隨波逐流,一點兒也不費力氣。
正因為慢悠悠的移動,睡鯊的用來游泳的鰭,相對于身軀來說非常小,再加上睡鯊的皮膚非常粗糙,看上就跟一塊長滿苔蘚的大石頭。
不過千萬不要以貌取人,睡鯊看似整日睡眼惺忪的樹懶,實際上仍然擁有著壓倒性的攻擊力。
似睡非睡的外表只是睡鯊用來迷惑獵物的偽裝,它會悄無聲息地靠近捕食對象,出其不意攻擊對方的要害。
睡鯊活的久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它不挑食,不管是什么種類的海洋生物,只要能吃睡鯊來者不拒。
科學家在睡鯊的胃里發現了大量的證據,證明它是一個殘忍的捕食者,能夠存活這么久,大抵也是在它的生存環境中,睡鯊幾乎站在了食物鏈頂端。
睡鯊會吃中小型海洋生物,帶殼的不帶殼的都能消化,速度快的速度慢的都難逃毒手。甚至天上的海鳥和陸地上的北極熊,都被發現過成為睡鯊的盤中餐。
不過雖然具備捕食能力,懶到骨子里的睡鯊更喜歡撿現成的,在格陵蘭島附近的海域,發生過睡鯊尾隨捕鯨船撿廢料的情況。
懶惰的睡鯊就如同深海中的避世高人,因為太少活動,人們連到底現存多少睡鯊都無法確定。
睡鯊這種生物對人類依然是神秘的存在,關于它們長壽的秘訣,科學家也只能根據睡鯊的生活習性推測。
睡鯊擁有巨大的身體,但是卻有極低的體能消耗,成年睡鯊的心率每分鐘只跳動兩到三次,可以想見睡鯊的身體循環也是非常緩慢的。
而且睡鯊喜歡生活在冷水的環境中,大概跟冰箱保鮮是一個道理,生活寒冷區域的睡鯊,能夠最大程度的保持細胞健康持久。
這種低效率生活也是造成睡鯊生長緩慢的原因,睡鯊每年長大的速度還不到1厘米,跟其他海底生物有著顯著的差距。
除了外部因素,基因選擇是更為直接的原因,睡鯊身上有很多寄生的浮游生物,但是睡鯊自己卻有超強的免疫力,能夠抵抗病菌入侵,保證健康長壽。
參考資料:沉睡在深海的“巨人”時間:2019-03-14國家海洋局收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