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3月豬價,沒有太大的起色,雖然說整體上漲多過于下跌,但是幅度都比較窄,所以3月份整體豬價沒什么太大變化。
而對比2月份,可以說是繼續延續了2月份的跌勢,只不過相比2月份,跌勢有所收窄。
現在馬上又到了一個新的節點,即春節后即將迎來第一個節日——清明,雖然最近豬價表現都不太好,而清明又馬上到來,所以大家都在擔心清明豬價的走勢。
但是就在月末,豬價突然一夜回溫,止跌回漲,于是市場對于清明的觀望就更強了。
那么,清明豬價是否能上漲呢?
或者說,是否能打破近年來“逢節必跌”的魔咒呢?
這需要從供需和情緒兩方面來看:
首先說供需。
生豬市場的供需依然是供大于求,這點兒基本沒什么異議。無論從產能,還是存欄,還是豬肉供應來看,都處于高位,所以生豬供應端壓力依然很大。
而需求方面,對比去年,消費有所提升,但是具體到豬肉消費提升幅度有限。
一方面,整體消費雖然在回暖,但是主要表現在旅游、餐飲等方面,家庭豬肉消費提升有限,對豬價支撐也就有限。
另一方面,從豬肉長期消費來看,占比在逐漸下降。
一是替代增加,包括禽肉、水產品、牛羊肉等價格也處于低位,消費可選擇的品種也就更多。
二是從營養健康角度來講,隨著人們更注重飲食健康,對豬肉的消費占比也在降低。
所以,生豬市場依然是供大于求的局面。
但是供需是大趨勢,并不意味著供大于求就一定要下跌,因為影響具體階段性行情的還有情緒。
而生豬市場的情緒是有點復雜的,或者可以說是矛盾的,既有看漲挺價心態,也有認賣出欄意愿,交織在一起。
比如,最近生豬市場最大的一個影響就是標肥價差縮小,為什么說這件事影響很大呢?
因為標肥價差縮小,帶來兩個矛盾:
一個是頭部豬企認賣心理不高,再加上臨近清明,所以反而有縮量出欄的操作,而另一方面,人家也確實有這個抗跌能力。
但是對于一般養殖戶或企業來說,就有點恐慌了。
隨著標肥價差縮小,甚至的倒掛,這些養殖戶則更傾向于認賣出欄,落袋為安,一方面是恐慌心態,另一方面也是承壓能力有限。
所以現在市場就是這兩種情緒在影響著行情。
而明顯經過前兩年的持續去化以后,生豬養殖集中度明顯提高,所以大豬企的動作對市場的影響要更大,所以這也是為什么豬價突然一夜回溫,止跌上漲,就是因為大企業縮量操作。
但是具體到清明的行情,我們認為提振有限,或者說可能依然要失靈。
因為豬價要想反彈,一方面是要減少出欄,減少砸市,而另一方面,關鍵是要看二次育肥的情況。
在淡季時延遲供應,然后到旺季時再釋放壓力,這是二次育肥對生豬市場調節的重要作用。
但是現在標肥價差不斷縮小,嚴重影響了二次育肥的入場信心,如果二次育肥意愿持續降低,那么對生豬市場的階段性供應調節變弱,再加上部分養殖戶恐慌認賣,豬價可能將繼續弱化。
此外,再加上年后玉米、豆粕等飼料原料明顯上漲,也進一步增加了養豬的成本,養殖利潤被進一步壓縮,尤其是養殖成本較高的養殖戶,則更傾向于出欄,所以也就再次加劇了生豬市場的供應壓力。
所以,二季度的豬價或許并不能如市場預期,需謹慎看待。
本文完,歡迎關注并點贊,給個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