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涌動正當時
春和景明,萬物競發。在這充滿希望的季節里,年輕干部,沐浴著時代的春風,肩負著復興的使命。站在“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節點,年輕干部既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也是高質量發展的踐行者。當春日的暖陽灑向大地,我們更需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功成有我”的責任感,在新時代的征程上揮灑青春汗水、書寫奮斗篇章。
過去一年,中國經濟在風浪中穩健前行,GDP突破126萬億元,同比增長5.2%,展現出強大的韌性與活力。從“村BA”火爆出圈到“爾濱”冰雪熱席卷全國,從國產大飛機C919商業首飛到“新三樣”出口領跑全球,創新與消費的雙輪驅動為發展注入澎湃動能。這些成就的背后,離不開無數青年干部在基層一線的默默耕耘——他們或是鄉村振興的“領頭雁”,或是科技攻關的“排頭兵”,以青春之我筑就青春之國。
春潮澎湃處,恰是揚帆時。年輕干部當以春的朝氣、春的銳氣,在改革發展的最前沿挺膺擔當,讓青春之花綻放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以“新質青春”激活發展動能
高質量發展呼喚“新質生產力”,而年輕干部正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關鍵變量。在浙江,“90后”駐村書記帶領村民開發數字茶園,讓傳統農業插上智慧的翅膀;在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工程師團隊攻克量子芯片技術壁壘,推動“中國芯”走向世界;在成渝雙城經濟圈,選調生們用“直播帶貨”打通農產品出村進城的“最后一公里”……這些實踐生動證明:青年干部的創新思維與實干精神,能夠將“科技變量”轉化為“發展增量”,將“基層痛點”破解為“改革亮點”。
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年輕干部尤需錘煉三種能力:一是“跨界融合”的學習力,既要讀懂政策“天線”,也要接足基層“地氣”;二是“破冰突圍”的創造力,善于用數字化手段破解老舊小區改造、基層治理等難題;三是“久久為功”的定力,在綠色發展、民生保障等領域深耕細作。唯有如此,方能將個人成長的“春苗”培育成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棟梁”。
在民生“沃土”中扎根成長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年輕干部的成長,離不開“民生”這片沃土的滋養。北京東城區“接訴即辦”平臺的“辦件能手”,用“24小時在線”回應群眾急難愁盼;云南怒江支教教師群體“用腳步丈量山路”,點亮邊疆孩子的求知夢想;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一線的青年突擊隊,以“河長制”護佑一江清水……這些身影詮釋著:年輕干部的價值,不僅體現在經濟數據的增長里,更書寫在群眾滿意的笑臉上。
當前,民生工作面臨老齡化、城鄉差距等新挑戰,這恰恰為年輕干部提供了錘煉本領的廣闊舞臺。要主動到信訪維穩、防汛抗旱等“吃勁”崗位經風雨,在“民情日記”中積累真知;要善用“板凳會”“院壩協商”等新形式傾聽民聲,將“問題清單”轉化為“履職清單”;更需涵養“枝葉關情”的初心,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
共赴一場青春的“知行約”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華也。”春天的盛會吹響了奮斗的號角,年輕干部當以“青春之約”回應“時代之喚”:既要懷抱“弄潮兒向濤頭立”的豪情,在科技創新、鄉村振興等賽道上奮勇爭先;也要保持“俯首甘為孺子牛”的謙卑,在服務群眾中厚植情懷。
讓我們以“開局即沖刺”的姿態,以“新質生產力”為筆,以“民生答卷”為紙,共同繪就中國式現代化的壯美畫卷。相信廣大年輕干部必將不負春光、不負韶華,在歷史的接力賽中跑出屬于這一代人的精彩一棒!(文:朱悅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