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隴這片有108.2萬畝林地的熱土當下迎來森林防滅火的關鍵期,該縣迅速行動,構建起“人防+物防+技防”的嚴密防護網,搭建起“衛星監測+無人機巡護+太陽能視頻語音播報桿+護林員地面巡護”的監測體系。
3月27日,新政鎮六一社區的護林隊員在儀隴縣小東山公園巡林
全天候監測有效提升防火效率
3月26日,在儀隴縣國有林場魏家山工區入口處,該縣應急管理局工作人員帶著無人機查看林區防火情況。隨著無人機不斷爬升,大面積林區盡收眼底,整個山體是否存在火情隱患一目了然。
“您已進入林區,禁止吸煙、野炊、燒烤等野外用火行為,一經發現,將從嚴追究法律責任……”在林場入口,一個橙色科技儀器正不斷播報著語音。筆者注意到,該儀器上方還有一個監控攝像頭。據介紹,該儀器叫太陽能視頻語音播報桿,不僅能語音播報還能通過攝像頭實時記錄出山入山人員的畫面,一旦發生安全事件,后臺工作人員便可遠程篩查當日的人員信息,進一步掌握情況,確保游客安全。
“這種儀器的感應距離為2至16米,語音傳播范圍大于30米,一旦有人進入感應區,儀器將自動播放防火語音警示。”該縣應急管理局森防股股長陳松告訴筆者,播報桿由太陽能系統供電,既生態環保又方便有效。為進一步提升技防能力,推動森林防滅火工作末端見效,儀隴各地安裝了共計22根太陽能視頻語音播報桿,讓森林防滅火工作有聲有色。
據悉,儀隴總林地面積108.2萬畝,森林面積97.2萬畝;近年來利用森林防火預警平臺全天候監測森林,并在16個森林防滅火重點部位安裝監控(紅外監控和視頻監控相結合),精準、及時、準確地定位火災發生地點,大幅提升森林防滅火工作效率。
責任落實到人問題隱患“零放過”
科技“加碼”森林防滅火工作的同時,儀隴縣還進一步加強人防工作。“我們特別加強森林巡護力度,確保火源火種不能進山,做到看住人群、護住森林。”陳松表示。
“進入林區要禁火,禁止抽煙、野炊,一旦引發火災,將會被追究刑事責任!”3月27日,在儀隴縣小東山公園,新政鎮六一社區的護林員、巡護員們身穿紅馬甲,攜帶擴音器、銅鑼在林區內巡邏。遇到行人時,他們便向其介紹森林防滅火知識,呼吁大家守護林區安全。據悉,該社區成立了森林防滅火應急分隊,制定社區干部與應急隊共同值守制度。“我們設立生態護林員,全天候不定時開展森林防滅火護林工作,如發現隱患,第一時間上報,由應急小分隊處置。”六一社區黨委書記王昌俊說。
據了解,新政鎮實行包保責任,將全鎮所有重點山頭落實到人,每名護林員劃定管護區域,明確森林管護職責,成立1支鎮應急隊伍、35支村級森林防火應急分隊,以實際行動筑牢森林防火線。“我鎮有35個村(社區),其中中火險村9個、低火險村21個。當前處于高火險期,我們持續加強林間、荒坡、墓地等火患點巡查,做到區域全覆蓋、情況全掌控、火情早發現、早處置。”該鎮副鎮長李亞軍說。
應急隊伍人數破萬全方位覆蓋森林防火
“鈴鈴鈴……”3月26日12時20分,馬鞍鎮政府專職消防救援站警鈴大作,消防員們放下碗筷,沖往物資庫更換裝備;1分鐘不到,他們便完成更衣并攜帶設備登車,前往火場救援。2小時后,滅火任務順利完成,消防員回到站點整理、保養設備。“正值森林火災高發期,我們保證人員時刻在位。不出任務就在隊內展開有意識練習,熟悉森林防滅火設備。”該站站長王志榮介紹,進入森林火災高發期以來,消防救援站全員24小時備勤待命,確保一旦發生緊急情況能及時出動處置。
據了解,馬鞍鎮政府專職消防救援站承擔著柳埡、丁字橋、楊橋、馬鞍、義路5個鄉鎮的滅火、搶險、救援任務。在重要節假日或高火險天氣等特殊時間節點,隊伍還會到轄區內的朱德故里景區開展森林防火工作。
“為解決偏遠鄉鎮綜合應急救援資源覆蓋不足、力量服務不足的問題,我們依托縣消防救援大隊在新政、金城、馬鞍、永樂、立山中心鎮建立消防救援站,組建政府專職消防隊。”儀隴縣森林防滅火指揮部辦公室主任、應急管理局局長余太平說。據了解,目前,儀隴已組建縣級森林防滅火專業隊伍5支(95人);以鄉鎮為單位成立森林防滅火隊伍37支;以村為單位建立巡山護林隊伍和森林防滅火隊伍471支;縣、鄉、村三級聯防聯控應急隊伍人數達1.2萬余人。該縣還定期開展應急預案演練、撲火安全教育培訓。
張梓睿文/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