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0日,隨著上市公司海源復材一紙公告,實控人甘泉勝宣布清倉退場,這位曾高呼要讓“賽維重生”的光伏大佬,終究倒在了“重生”之路上。
五年前,他帶著江西賽維的榮光與野心入主海源復材,試圖通過借殼上演一出“光伏帝國”的復興大戲,而五年后,他卻只能狼狽逃離,把“燙手山芋”丟給了國資。
根據公告,接盤的合伙企業實控人雖然并非國資,但出錢最多的是國資,國資合計出資比例超過70%。
至于甘泉勝的狼狽,從其股權狀態就可窺一斑,100%都已質押,且部分已到平倉線,再不套現還錢,恐怕就該走拍賣了。
而即使這么賣了,甘勝泉也是虧的,2020年他溢價70%接盤海源復材的時候花了約5.4億,而如今3.5億賣出,加上此前在二級市場套現的1.5億,都還虧4000萬。
認虧也要離場,很顯然,甘勝泉是認輸了。
要讀懂甘勝泉的野望與挫敗,繞不開中國光伏界的明星企業江西賽維的浮沉史。
本世紀初,隨著我國加入WTO,中國光伏迎來出口的爆發的時代,全國的光伏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也誕生了一批光伏大佬。
這其中,就有江西賽維LDK及其傳奇創始人彭小峰。
彭小峰是個奇人,自己本來對光伏一竅不通,憑著倒賣勞保制品賺的第一桶金,爭取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后,于2005年就創立了江西賽維LDK太陽能高科技有限公司。
彭小峰不懂光伏,但他精于運作,借著彼時的行業風口,僅僅用了兩年的時間,他就把江西賽維推上了紐交所,自己也問鼎江西首富。
不過,就在彭小峰瘋狂擴張產能的時候,歐美“雙反”從天而降,以出口為主的江西賽維應聲倒地。
海外不行了,彭小峰轉戰國內,包裝出了基于光伏概念的理財產品“綠能寶”,吸金20億后,趕在自己編織的“騙局”破滅之前銷聲匿跡了。
彭小峰跑了,負債上百億的江西賽維就成了爛攤子,2018年,經過破產重組,同為江西人的甘勝泉收購了江西賽維的核心資產,并豪言:三年內IPO。
彼時中國光伏業已經開始展現出產能過剩的疲態,江西賽維又是作為一家剛完成破產重整的公司,直接IPO的難度不言而喻。
于是,退而求其次走“借殼”就成了不二之選,2020年,甘勝泉就搭上了現在海源復材的前身海源機械。
海源復材原名“海源機械”,主營機械設備制造,某種程度上來說,其上市的目的就是為了賣殼。
海源機械上市于2010年,上市即巔峰,扣非凈利潤從2013年起就連續多年虧損,2020年4月被*ST,正式成為一個“殼”。
其實,最先看重海源機械這個殼的是黑石投資,意向協議都簽了,但甘勝泉卻后來居上,給出70%的高溢價,從黑石投資口中搶下了這片“肉”。
甘勝泉接盤后,迅速開始運作,先將旗下的光伏組件公司注入了海源復材,然后又宣布80億元的光伏基地計劃,以及引入國電投的戰略投資。
然而,除了光伏組件公司的注入得以實現,后面兩個融資計劃都落空了。
而實際上,光伏組件只是江西賽維旗下的一個小小的子公司,江西賽維的主打是硅片,江西塞維整體借殼上市才是甘勝泉的目標。
但正如前面所說,光伏行業已經不比21世紀之初了,江西賽維不僅沒能借殼,海源復材也沒能給甘勝泉帶來任何增量資金。
據統計,甘勝泉曾經策劃了多次定增募資都被否了,這讓甘勝泉感覺到,一臺無法“印錢”的“印鈔機”還能有什么用呢?
而且,這臺“印鈔機”眼下還可能報廢。
根據海源復材的業績預告,2024年營收預計1.6-2億,利潤預計虧損1.3-1.6億,這意味,海源復材將因營收不足3億且利潤為負再次被*ST。
很顯然,當前的大環境下,光伏的故事已經沒法講了,而江西賽維自身也深陷債務泥潭急需輸血,甘勝泉不得不從上市公司撤離。
甘勝泉因為光伏故事沒法講了而逃離,但接盤方是帶著新故事來的。
根據公告,接盤方的實控人此前曾兩次運作一家照明公司IPO而沒有成功,如今借國資之力拿下海源復材控制權,想法自然和當初的甘勝泉一樣。
不過,這究竟是海源復材的新生還是一輪新的收割,只有等時間來證明。
甘勝泉的背后,是中國光伏民營資本狂潮的縮影。
從彭小峰到甘勝泉,從江西賽維到海源復材,光伏行業的每個周期都埋葬著一批賭徒。
他們迷信“借殼翻身”“政策風口”,卻低估了產業規律的冷酷,用動人的故事把一批又一批股民埋進了深坑。
他們能逃,但股民只能愿賭服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