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30日,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突然對"老友"普京發起激烈指責:"盡管我們私交甚篤,但我現在非常憤怒,他應該清楚我的態度!"這位向來以"親俄"著稱的政治人物,突然威脅將俄羅斯石油進口關稅提升至50%,其態度的戲劇性轉變是特朗普接連遭遇兩個噩耗后心態的徹底崩塌。
首先是普京于近日提出的烏克蘭選舉倡議——俄總統建議聯合國主導推動烏合法選舉,以便與"合法政府"展開談判。該提議遭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明確回絕,后者強調澤連斯基政府作為主權國家政權的合法性。此舉在特朗普看來構成三重打擊:首當其沖的是普京繞開美方直接對話聯合國的外交策略,被視作對特朗普斡旋者地位的公然漠視;其次,安理會框架下中國的存在令華盛頓擔憂東方力量介入歐洲事務;更深層的戰略考量在于,美方認定俄羅斯正借機制造談判障礙以延續對烏戰事。
另一打擊來自澤連斯基的立場突變。在美方精心準備的新版礦產協議待簽之際,烏總統突然宣稱"不會將美援視為債務",徹底推翻此前談判基礎。這意味著美國價值數百億美元的軍事援助可能無法換取任何戰略資源回報,使特朗普團隊數月斡旋成果化為泡影。普京和澤連斯基任何一方他都沒搞定,再這樣下去,美國的臉面都要丟光了。
面對俄烏雙方的"背刺"行為,特朗普陷入雙重困境。根據資料顯示,目前俄羅斯頭上早已有好幾萬的制裁,新增能源關稅不過是象征性舉措。真正具有威懾力的全面軍援烏克蘭方案,卻因需向歐洲妥協而遭特朗普陣營排斥——這與美國保守派主張的"戰略收縮"路線形成根本沖突。
另外,中國的態度在此輪博弈中的立場引發關注。對于普京提議的聯合國介入方案,北京始終保持緘默,實際上認同聯合國對澤連斯基政府合法性的認定。由中巴主導的國際和平小組與特朗普團隊的調停路線存在本質分歧,雙方在停戰框架設計上難以形成合力。
當前局勢暴露出美國地緣戰略的深層矛盾:既要維持對俄壓制,又不愿深度卷入歐洲事務;既想掌控烏克蘭棋局,又吝于支付戰略成本。這種搖擺立場導致特朗普的"交易型外交"在莫斯科與基輔雙重夾擊下進退失據。后續局勢會如何發展,是各方勢力繼續僵持,還是會出現新的轉機,值得我們持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