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售賣港口事件備受矚目,外界紛紛猜測交易能否成功。就現在情況來看,對李嘉誠而言,無論交易成敗,其商業帝國恐都面臨巨大危機。
隨著事件的發酵,原定4月2日簽署賣港口的協議計劃宣布暫緩,這是否預示著交易泡湯?
與此同時,我國依法對此交易進行反壟斷審查。對此,美國回應稱對這個舉動不意外,希望美方控制巴拿馬港口。
一、賣港口的風險
李嘉誠素有敏銳的投資眼光,然而此次在這個節點將港口打包售予美國,或許并非明智之舉。這一決策并非基于商業考量,更多是受到其中夾雜的政治因素影響。
對于李嘉誠來說,港口到期時間到2047年至少還有22年的時間,這期間完全可以利用港口掙錢。然而,他卻提前20年將港口售賣,此舉顯然是擔憂巴拿馬運河會被美國武力收回。
當然,李嘉誠作出這樣的選擇,一個根本性的原因就是維護自己的利益。所以,在其個人利益可能受損時,立馬切斷所有的潛在風險。
因此,美國并未有任何實質性行動,特朗普就職時不過是揚言要收回巴拿馬運河,李嘉誠便即刻送上這份“厚禮”。
顯然,這一舉動既是討好也是“保命”。
從純粹商業角度看,李嘉誠此舉或能短期獲利。但長遠而言,這一操作近乎坐實他毫無愛國情懷,甚至讓他被冠以叛國之名。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李嘉誠個人的商業帝國也受到動搖,相關港口打包出售之后,最開始幾天他的家族企業股市出現上漲情況,此后就一路下滑,不斷跳水,時至今日股票還在下跌。
對于李嘉誠來說,這一次的操作絕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香港地區官方也已經出來表示,對于李嘉誠的行為進行譴責。
與此同時,巴拿馬方面也開始對李嘉誠進行刁難,一方面已經對外表示不承認他對港口的經營權,另一方面派出了審計團隊,對李嘉誠此前在港口經營情況進行查賬。
二、騎虎難下的李嘉誠
于李嘉誠而言,當下局面可謂徹底失控。市場總局已依據反壟斷法與國安法對其展開雙重審查。專業人士分析,若其行為被認定威脅供應鏈安全,此項交易恐將夭折。
另一方面,對于李嘉誠的系列舉動,國家必然不會進行放任,長和債券現在已經遭到了國際評級機構的警告,甚至直接標明存在有違約風險,大批量的外資也開始拋售長和債券。
其家族企業如今已經是風險企業,其他的大小投資商也都紛紛撤資,對于李嘉誠來說,這才是真正的重擊。
李嘉誠如果想要繼續港口交易,那么接下來極有可能會直接被列入到反制裁清單當中,為了防止交易被美國壟斷,國家也極有可能會針對于他個人旗下的屈臣氏等企業進行清查。
對于普通民眾而言,經此一事,對李嘉誠的觀感急轉直下,口碑一落千丈。如此,許多普通消費者不再選擇去其旗下的百佳超市、屈臣氏等地購物,甚至可能出現抵制風潮。
但如果直接選擇終止交易,美國方面極有可能會趁此機會獅子大開口,要求李嘉誠賠償巨額違約金,除此以外,還有可能會有股東對長和進行投訴。
在現在這樣的局面之下,一方面國家已經正式定調宣布反壟斷調查,另一方面外界輿論對于整個家族企業都出現了極為負面的影響,在幾天時間內,李嘉誠個人資產直接縮水將近781億。
就現在的大局勢來看,很顯然這次交易基本已經是玩脫了。無論是賣還是不賣,最后的結果恐怕都不會是李嘉誠滿意的結果。
當然無論最終他選擇賣還是不賣,美國恐怕都不會出手干預。這筆交易如果沒有成功,對于美國來說能夠得到一筆巨額賠償款,對美國也沒有任何損失。
實際情況事實上可能要更糟糕,李嘉誠這一次也算是真正的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現在無論是否能出手,李嘉誠都要考慮接下來要面對的真正的大型危機。
商人無國界這句話或許是正確的,但是在成為商人之前,首先要成為一個人,而人是有國籍有身份的。毫無底線的做生意,最終只會讓自己陷入萬劫不復深淵,李嘉誠半截身子入黃土,更加應該要看明白這一點才對。
信息來源:
依法對長和港口交易進行審查,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市場監管總局重磅發聲,負責反壟斷執法二司出面,長和集團賣港口計劃暫緩
2025-03-28 21:17·金融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