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徐詩瑜)“故事的小黃花,從出生那年就飄著。”3月30日,一首特殊版本的《晴天》引發關注。視頻中,五名江西中醫藥大學音樂治療專業的學生敲打著樂器,圍繞著一名神經損傷的癱瘓患者進行言語康復訓練。
“音樂治療是根據患者的需求來定制個性化的治療方案。”江西中醫藥大學音樂治療專業負責人曲寧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音樂治療是讓患者通過音樂活動獲得豐富的音樂體驗,實現身心的健康。目前音樂治療已應用于康復科、兒科、老年科、精神科、安寧療護科等科室,幫助患者進行言語、認知、運動等功能的康復,帶孤獨癥兒童走出孤獨……
江西中醫藥大學音樂治療專業師生正進行音樂治療。受訪者供圖
江西中醫藥大學音樂治療專業自2006年開始招生。如今,每年約有60名學生畢業,進入特殊兒童、精神衛生及老年康養等領域,成為專職的音樂治療師。
“在孤獨癥兒童的治療中,我們發現很多患兒的家長陷在焦慮、自責、迷茫等情緒中。于是鼓勵他們將感受寫出來,再創作成歌曲演唱,為他們提供‘音樂喘息’服務。”曲寧介紹,在為安寧療護患者進行音樂治療時,也會鼓勵他們寫下無法說出口的牽掛與愛,作為留給家屬的“音樂遺產”。
音樂治療的時長,根據患者需求的不同,通常為30-60分鐘間。選擇的音樂則會優先患者的喜好、熟悉程度。在為年幼的多多(化名)做臨終關懷治療時,她選擇了一首有關愛情的歌。多多說:“我知道我或許沒有機會經歷真正的愛情,但我已經在爸爸媽媽身上看到了世界上最美好的愛情。”這句話感動了現場所有人,音樂以另一種形式實現了療愈。
音樂能在醫療中發揮獨特的力量——音樂節奏帶動身體的機能,歌詞、旋律等元素能激活患者的心理、審美、認知、情緒甚至是社交的需求。“對養老院的老人、長期住院的患者來說,他們的社會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損傷。但當音樂響起的時候,聚在一起的人會感受到彼此的聯結,能夠迅速建立起小的社會性團體。”曲寧介紹,音樂治療在康復患者、老年、兒童等群體中仍有很大的缺口。希望更多的人能加入音樂治療的隊伍,讓困頓痛苦者通過音樂療愈孤獨的心,療愈疾病的傷痛,生長出新的自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