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忠孝兩難全,但往往忽視了,世上還有一種感情叫愛情,許多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人,他們也同樣犧牲了自己的愛情。
戊戌變法失敗后,譚嗣同悲壯犧牲,雖然救國的壯志未成,但也激勵了無數的后來人,為拯救中國前赴后繼,無畏犧牲。人們敬佩譚嗣同,認定他是英雄,卻都忽視了,當時他犧牲時,是已經成婚了的,是有妻子的。
譚嗣同是官宦子弟,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而且他自己也爭氣。沒有因為自己的出身救放縱自己,安于享受,而是認真學習,期望找到救國之路。更是年紀輕輕就考取功名,而且文武雙全。
后來,在接受了新式的文化理后,對舊有的八股文頗為抗拒,埋下了他變法圖強的思想萌芽。
而譚嗣同的妻子李閏,也是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她的父親和譚嗣同的父親是同僚,更是好友,兩家人早就定了親。其實直到結婚前,李閏都有些不安,畢竟她沒有了解譚嗣同的為人,不知道自己的這個夫君,會是什么樣的人物。
但結婚之后,譚嗣同讓她大為意外,甚至可以說是驚喜不斷。譚嗣同對她極好,兩人之間甚至還有相同的興趣愛好,三觀一致,兩人婚后的日子,過得很是和睦。
更加難得的事,就是在她和譚嗣同的孩子夭折之后,不少人勸說譚嗣同另外納妾,而且李閏也不反對這事情,畢竟當時還是晚清時代,朝中官員娶妻之外,納妾,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
但是譚嗣同卻不不愿,他覺得自己此生,有李閏這個妻子就足夠了,在他看來,男女之間的愛情,容不下第三個人。他覺得中國社會,應該一夫一妻,而不是一個男人擁有多個女人的社會。
夫妻二人成婚十五年來,一起旅行,一起讀書,琴瑟和鳴,家庭和睦。即便是譚嗣同后來前往北京干“大事”,也會保持和妻子的書信往來。李閏甚至覺得譚嗣同“粘人”,說他都是要做大事的人了,怎么還花這些心思在她身上,鼓勵譚嗣同放心家中事務,認真去為國家大事操心。
但后來她才知道,譚嗣同其實早就已經隱隱覺得,變法之事,或許難以成功。而變法失敗的結果,必須有人承擔,甚至已經做出了犧牲留血的覺悟。只是譚嗣同放不下她,甚至在哪些給她的信件中,頗有一些一語雙關的話語。那些話,即便是后來譚嗣同犧牲后,再拿出來讀,一樣適合,仿佛譚嗣同知道自己前程堪憂,特地留下這些話來安慰她一樣。
譚嗣同被斬的消息傳來時,她正跟著家里返回湖南老家,聽到消息時,她毫不猶豫,直接跳入江中殉情,想要跟著譚嗣同一起離開。周圍的人好不容易把她救上來,她只能在哪里嚎啕大哭。
譚嗣同的父親無奈之下,只能好生安慰她。
而且為了給她活下去的勇氣和責任,譚嗣同的父親從譚嗣同兄弟的孩子里面,選了人過繼給譚嗣同,并交給她撫養。后來,梁啟超和康有為一起贈送了一塊“巾幗完人”的牌匾給她,表達了對她的敬意。
但守寡27年的李閏,失去丈夫的痛苦,又有誰能理解和明白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