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廣網援引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消息,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于3月27日透露,2024年俄羅斯GDP增長了4.3%,居民實際收入增長8.4%,失業率維持在3.6%的低位。而另一邊,澤連斯基坦言政府財政緊張,甚至沒錢支持軍隊。這一消息瞬間在國際輿論場中掀起波瀾,不禁讓人思考,在這場持續的俄烏沖突中,俄羅斯為何能在經濟上呈現出“越打越有錢”的態勢,而烏克蘭又為何陷入如此窘迫的境地?
俄羅斯經濟增長的動力來自多方面。軍工產業在戰爭期間飛速發展,訂單量大幅增加,帶動了上下游產業鏈的協同發展。大量軍工企業滿負荷生產,為相關原材料供應商、零部件制造商等帶來了發展機遇,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與經濟效益。國內市場需求也起到了拉動作用。隨著居民收入的增加,消費能力增強,內需市場活躍,推動了國內相關產業的發展,如食品、日用品、房地產等行業迎來發展契機。貿易伙伴結構的調整同樣意義重大。
俄羅斯(資料圖)
在西方制裁的壓力下,俄羅斯積極開拓新市場,加強與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區國家的貿易往來。與中國的貿易額持續攀升,中國進口俄油量三年激增45%,中俄貿易額突破2400億美元。同時,俄羅斯與印度、土耳其等國的貿易合作也不斷深化,印度如今已成為向俄羅斯供應“受限關鍵技術”的第二大供應國。俄羅斯的財政政策也對經濟起到了刺激作用。政府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民生保障等領域的投入,70%的財政刺激資金投向軍工復合體,推動了相關產業發展,促進了經濟增長。
面對西方制裁,俄羅斯積極應對并調整能源出口策略。在石油天然氣出口方面,俄羅斯雖然面臨著歐洲市場的抵制,但通過向亞洲、非洲等地拓展市場,確保了能源出口的穩定。俄羅斯將能源貿易結算從美元切換為盧布,提升了盧布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增強了自身經濟的獨立性與抗風險能力。在技術進口方面,盡管西方對俄羅斯實施技術封鎖,但俄羅斯通過與友好國家的合作以及自主研發,逐漸打破技術瓶頸。俄羅斯從印度等國進口微芯片、電路和機床等“受限關鍵技術”,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國內技術需求的壓力。同時,俄羅斯加大在科研領域的投入,鼓勵國內企業與科研機構自主創新,在一些關鍵技術領域取得了突破。
資料圖(資料圖)
反觀烏克蘭,戰爭對其經濟造成了毀滅性打擊。基礎設施損毀嚴重,大量道路、橋梁、房屋、工廠、能源設施等在戰火中化為廢墟。烏克蘭軍隊28日上午使用高機動性火箭炮系統襲擊位于庫爾斯克州的蘇賈天然氣計量站并引發火災,導致電力設施幾乎完全被毀。這不僅影響了民眾的日常生活,也嚴重阻礙了工業生產與經濟運行。農業和工業受損巨大,烏克蘭素有“歐洲糧倉”之稱,然而戰爭使得大量農田荒廢,農業生產無法正常進行,農產品出口受阻。工業方面,眾多工廠停工停產,工業產值大幅下降,經濟遭受重創。
烏克蘭財政赤字嚴重,政府沒錢支持軍隊,這使得烏克蘭在戰爭中面臨著巨大的困境。烏克蘭政府為了維持戰爭開支,不得不大量舉債,導致債務負擔沉重。烏克蘭未來稀土、油氣收益半數歸入美烏共管基金,美國實際掌握生殺大權。烏克蘭對西方援助的依賴程度極高,一旦西方援助減少或中斷,烏克蘭經濟將陷入更加艱難的境地。而目前,由于各種原因,西方對烏克蘭的援助出現了減少的趨勢,這無疑給烏克蘭經濟帶來了巨大危機。
基輔(資料圖)
美歐在俄烏沖突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美國出于地緣政治和戰略利益的考慮,積極支持烏克蘭,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經濟援助等,試圖通過烏克蘭消耗俄羅斯的實力。歐洲部分國家在制裁俄羅斯的過程中,自身經濟也受到了一定影響。德國工業電價三年暴漲200%,歐洲對俄羅斯能源依賴程度的降低,使得歐洲能源價格上漲,企業生產成本上升,經濟增長受到抑制。歐洲內部對于對俄政策存在分歧,部分國家希望通過對話與合作解決俄烏沖突,減少制裁對自身經濟的負面影響,而部分國家則在美國的影響下,繼續對俄羅斯采取強硬立場,這種分歧使得歐洲在俄烏沖突中的立場與行動較為復雜。
在這場俄烏沖突中,經濟因素成為影響戰局與兩國發展的關鍵力量。俄羅斯在經濟上的表現超出預期,展現出強大的應對能力與調整能力;而烏克蘭則在經濟困境中苦苦掙扎,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未來,俄烏兩國的經濟走向將繼續影響著這場沖突的發展態勢,也將對國際地緣政治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