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城市創新發揮婚慶行業在倡導文明婚俗中的前沿窗口作用,組織召開移風易俗婚慶行業座談會,向全市400多名婚慶行業從業者發出倡議,組織婚慶從業人員錄制“抵制惡俗婚鬧,倡樹文明婚風”宣傳視頻,培樹9家“倡導文明婚俗優秀團隊”,鼓勵他們加強行業自律,優化婚慶服務,推出適應新時代社會風尚發展方向,符合年輕人時尚追求和審美情趣的婚禮形式。
近年來,為深入推進移風易俗工作,諸城市堅持疏堵結合、標本兼治,抓實宣傳宣講、示范引領、創新服務、激勵引導“四項舉措”,堅決遏制高額彩禮、大操大辦等陳規陋習。同時,發揮好“一約四會”自治優勢,提倡“群眾的事群眾說了算,大家的事大家商量著辦”,通過召開村民議事會、移風易俗研判會、修訂村規民約等方式,共同商議婚喪嫁娶操辦過程。如今,低彩禮乃至“零彩禮”在諸城正蔚然成風,原先講排場、大操大辦的“面子開支”“人情開支”顯著減少,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集體頒證、旅行結婚、低碳接親等“輕量化婚禮”,婚事新辦簡辦新風尚正漸漸流行。
夜幕降臨,許多群眾吃過晚飯早早來到昌城鎮百姓大舞臺廣場,一場移風易俗主題文藝演出準時開始。
“父母生前你不養,喪事大辦為哪樁?披麻戴孝淚汪汪,哪如端飯陪在床!厚養薄葬要提倡,移風易俗新風尚!”諸城東路大鼓節目《移風易俗新風尚》唱出了群眾反對陳規陋習的心聲,現場觀眾掌聲不斷、連連叫好。
“移風易俗,莫善于樂”。諸城市聚焦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農村移風易俗重點領域突出問題,通過東路大鼓、茂腔、小品、快板等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用老調新詞傳新風,把移風易俗“展出來”“演出來”“唱出來”。
傳統茂腔“打底子”,移風易俗“筑里子”。諸城市立足文化“兩創”賦能移風易俗,建設百姓大舞臺,將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的活動場館免費提供給本土茂腔劇團,組織編創人員通過“傳統挖掘+創作新編”雙管齊下,成功編排了《小姑賢》《姊妹易嫁》《彩樓記》等傳統劇目,新編《二次分爹》《情與法》等劇目,結合炫藝龍城全民綜藝大賽、“一年一村一場戲”等活動,開展農村移風易俗文藝展演巡演。
同時,廣泛吸納農村“群眾演員”,聘請諸城茂腔傳承人李樹梅、茂腔小生張則平為“群演”們指導唱功,現已發展為一支52人的業余茂腔表演隊伍,每年演出80余場,群眾在親身演繹中,將移風易俗內化為養成、外化為風尚。這種扎根在田間地頭、活躍在鄉村一線的民間藝術團體,用散發著鄉土味的文藝精品,讓文明新風吹進百姓心坎。
諸城市堅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推進移風易俗,在尊重群眾意愿、滿足群眾需求的基礎上,創新移風易俗方法路徑,把群眾的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參與揚新風、易舊俗,讓文明新風融入群眾的一言一行、一事一理。
閃電新聞記者 李濤 通訊員 張敏敏 李震 濰坊報道
1 條記錄 1/1 頁
編輯:岳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