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梁春富
獨角獸企業具有創新能力強、成長性好、市場認可度高等特征,是經濟發展的"風向標",是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
3月30日,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舉辦“全球獨角獸企業大會”,會上發布的《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2025年)》(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北京市共有獨角獸企業115家,總估值5949億美元,數量和估值持續保持全國第一。
當前,中國共有獨角獸企業409家,總估值約為15068億美元。中國獨角獸企業數量占全球獨角獸企業的近30%,僅次于美國,企業平均估值36.84億美元。
“獨角獸之城”
所謂獨角獸企業,一般是指成立不超過10年、估值超過10億美元,少部分估值超過100億美元的企業。此類企業通常具有顛覆性的商業模式或前沿的技術或產品,能夠在市場中保持快速增長,很有可能成為行業巨頭。
中國獨角獸企業城市分布較為集中。《報告》顯示,中國獨角獸企業分布覆蓋57個城市,“北上深杭廣”數量集聚超六成,估值總額占全國七成以上。北京以115家的數量優勢和5949億美元的估值總額,持續居全國首位。上海、深圳、廣州和杭州分別以1851億美元、1651億美元、1192億美元和744億美元的估值總額分列二至五位。
中關村高科技產業促進中心主任岳德鈺在論壇上表示,北京的獨角獸企業正以蓬勃創新的態勢,助力新質生產力的快速發展。
據岳德鈺介紹,2024年北京新晉獨角獸企業23家,其中13家來自于未來產業的細分領域,包括通用人工智能、智慧出行、細胞與基因治療、商業航天、元宇宙、新型儲能等,9家未來產業細分領域企業成立三年就成為了獨角獸企業。另外在合成生物、具身智能等領域,北京也儲備了一批潛在獨角獸企業。
此外,北京硬科技獨角獸企業占比達71.3%,五年來增長了28.3%,保持年均7%的增長速度。在人工智能、商業航天、集成電路等技術領域,創造出多項國際領先的重大創新成果。
北京也有一批獨角獸企業在加速成長。“獨角獸企業的生態源于創新,長于資本,成于市場,這是其成長規律。”岳德鈺表示,為此,北京構建了專項政策、管家服務、創新培育、前瞻孵化的四位一體培育體系。
專項政策方面,北京發布“獨角獸10條”,在上市服務、空間保障、人才落戶等方面最大力度支持企業,引導各類資本投向以硬科技獨角獸為代表的高成長創新企業;管家服務方面,建立政府加市場的“雙管家”貼身服務,年均解決企業需求近300項,企業在京投資創新活力持續增強;北京長期注重對獨角獸企業成長性的伴隨式創新培育,通過科技項目創新平臺等支持潛在獨角獸企業。
中國獨角獸企業估值超1.5萬億美元
《報告》指出,中國獨角獸企業總估值約15068億美元,估值超過百億美元的超級獨角獸企業以4.4%的數量貢獻超四成的估值。
從具體估值分布區間來看,估值在10億美元(含)至20億美元之間的中國獨角獸企業數量最多,共236家,數量占比57.7%,估值總額約3019億美元,估值占比20%;估值超過100億美元(含)的超級獨角獸企業共18家,以4.4%的數量占比貢獻了43.6%的估值占比,總額約6567億美元。
報告顯示,中國獨角獸企業分布于12個領域。從數量上看,新消費與零售、人工智能、集成電路、智能裝備、醫藥健康領域的獨角獸企業分列前五,合計占比68%。從估值來看,人工智能、新消費與零售、集成電路領域的獨角獸企業估值分列前三,分別為4612億美元、2039億美元、1925億美元。
《報告》顯示,硬科技獨角獸企業融資能力強勁。2024年,中國獨角獸企業融資呈現“低頻、大額”特征,近六成新獲融資企業集中于人工智能、新能源技術、自動駕駛及機器人等領域。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在論壇上表示,中國市場規模還在不斷發展,為企業發展提供了經濟基礎。其次,我國從事工程技術研究的人才數量多,這是創新的基礎。
此外,中國的獨角獸企業潛在數量多。“創辦獨角獸企業,要不斷發展、融資,中國經濟的國民儲蓄在全球大經濟體里排在前列。這些因素促進我國獨角獸企業蓬勃涌現。”李稻葵表示,目前我國獨角獸企業的潛力沒有完全釋放,中國完全有潛力涌現出越來越多的獨角獸企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