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忽然提離婚,并且凈身出戶,原因是要自由,可信嗎?朋友和老公結婚十年,有一個9歲的孩子,婚姻基本沒有大的矛盾,老公忽然要離婚,并且說自己沒有小三,愿意凈身出戶,還愿意離婚不離家,一起撫養孩子,給生活費,原因是自己想要自由,可信嗎?
我覺得是相信的,是可信的!這讓我想起徐崢演的一個電影,一對中年夫妻,妻子好像有潔癖一樣,讓老公擠牙膏不能從中間擠,上廁所必須坐著的,晚上九點必須要回家等等!
有一些婚姻,你看似沒有矛盾。看似心平氣和,但是最害怕是一方可能在忍受著,在憋著,可能都已經是肝氣郁結的狀態了,因為他不想要這樣的生活,認為結婚后這樣的生活是一種束縛,甚至感覺到窒息!有些婚姻看似沒大矛盾,但一方可能早憋出內傷了。
但一直來想要逃逃不掉,也沒有任何的資本或者能力去爭取,或者內心不忍,孩子沒有長大害怕孩子知道他們離婚!9歲了應該就慢慢懂事了,于是就敢于提出離婚了!
那么離婚后還是在一起,還是居家。可能他覺得沒有婚姻關系了,就沒有那么強的(夫妻)約束力。也許就可以相對應自由一點!
現在的婚姻離婚有冷靜期,那既然說了,就在這個時間可以嘗試去以“離婚”的狀態去相處下。例如不去盡妻子的責任,不去要求丈夫要怎么怎么樣,讓他洗碗讓他做飯,在孩子沒有在身邊(寄宿一段時間,一個星期或者一個學期)。彼此都感受下!
也許有一些人在經歷了,在體驗了就后悔了。因為有一些人習慣了一些生活,就理所當然了,甚至有點厭煩了,但一旦真正失去了,可能才發現她的好,有時候就需要去體驗下,究竟之前在一起的日子是束縛是不自由,還是被管理是一種幸福!
有時候時間長了,恃寵而驕。被愛的有恃無恐!他可能認為的“不自由”,是他不理解,是他沒有真正感受到享受到其中!但失去了,會不會后悔,這個可能是檢驗的一種方式吧!
那么中年人的“自由”背后藏著啥?
中年危機在作祟:男人到了40歲上下,容易懷疑人生。房子車子孩子都有了,卻突然覺得“這輩子好像沒過為自己活過”。這種迷茫就像心里長了草,非得拔掉婚姻這根“枷鎖”才能喘口氣。
“假自由”的陷阱:以為離了婚就能自由?其實可能掉進更大的坑。法律上不再是夫妻,但還同住一個屋檐下,經濟糾紛、孩子困惑、感情反復... 這些比婚姻更難處理。
孩子不是救命稻草:總說“為了孩子不離”,但讓孩子看著父母既分開又同居,反而更困惑。9歲的娃已經懂事了,與其演戲,不如坦誠溝通。
試試這三招,比直接離婚管用
第一招:按下暫停鍵,給婚姻放個假:簽個書面協議,約定3個月“試離婚”;照常養孩子、還房貸,但暫時不做夫妻;各睡各屋,各花各錢,家務活AA分;(注意:財務、孩子照顧這些大事要白紙黑字寫清楚)
第二招:把心里話攤開說,找個周末,兩人輪流扮演“對方”說話;比如老公坐椅子上當“老婆”:“你天天襪子亂丟,我收拾了十年真的累了”;重點問清“自由”到底是啥:是想每周和哥們喝次酒?還是想辭職去旅行?
第三招:換個方式過日子,參考年輕人流行的“周末夫妻”:平時分房睡,周末約會;定個“自由公約”:比如每周二四晚是個人時間,但去哪要提前說;一起找點新鮮事做:開個抖音賬號、周末擺攤,讓生活有點新火花。
千萬別踩這些坑
別把離婚當萬能解藥:就像以為辭職就能解決工作煩惱,結果可能失業更焦慮。
警惕“演戲式婚姻”:為了孩子假裝沒離婚,可能演著演著就真涼了。
別指望一個人永遠遷就:婚姻像合伙開公司,光靠一方忍讓早晚得破產。
婚姻真相:好關系是“各過各的,又互相需要”
真正的好婚姻不是綁在一起,而是像兩棵樹——地面各自生長,地下根連著根。老公想追自由沒錯,但得明白:
自由不是想干啥就干啥,而是不想干啥時有人理解;
好婚姻要“放養”不要“圈養”,定期給彼此放個風;
與其折騰離婚,不如先試試“婚姻系統升級”:重新分工、培養共同興趣、定期開婚姻總結會。
最后提醒:如果試了所有方法還是過不下去,體面分開比互相折磨強。但要是還有感情,不妨把這次危機當成婚姻的“中年體檢”——該修的修,該補的補,說不定還能再戰十年。對此大家是怎么看的,歡迎關注我“她解憂”和我一起交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