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的春天,京城里的一棵老槐樹下,薄一波和他的秘書賀光輝正進行著一次不同尋常的對話。五年的時間,足以讓兩個陌生人變成知己,而賀光輝,這位即將離開薄老身邊的年輕人,心中滿是不舍與期待。
“光輝啊,你跟著我也快五年了,時間過得真快!”薄一波端著手中的茶杯,輕輕吹了口氣,仿佛也在吹散那段逝去的時光。
賀光輝站在一旁,神情肅穆,卻也難掩內心的波瀾:“是啊,首長,這五年里,我學到了太多太多。”
薄老微微一笑,眼神里閃爍著智慧的光芒:“秘書是個鍛煉人的崗位,但終究不如在實戰部門更能顯才干。我看,你也該出去闖闖了。”
就這樣,一場關于未來、關于成長的對話,在春風的吹拂下悄然展開。
初識薄老,緣分天定?
時間回溯到1979年,那是一個萬物復蘇的年代。薄一波,這位經歷了無數風雨的老革命家,終于迎來了他的“第二春”。鄧公的一席話,如同春風化雨,讓薄老重新煥發了生機。
而賀光輝,那時還在第一機械工業部機械科學研究院默默無聞地工作。直到有一天,院長的一通電話,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
“是薄一波同志找你,具體什么事情我們也不清楚。”院長的話簡短而神秘,讓賀光輝心中充滿了疑惑與好奇。當他匆匆趕到協和醫院時,眼前的薄老正穿著病號服,伏案疾書。
那一刻,賀光輝仿佛看到了命運的輪盤在緩緩轉動。他沒想到,自己竟然有機會成為這位老革命家的秘書。
秘書生涯,亦師亦友?
在薄老身邊工作的日子,是賀光輝一生中最難忘的時光。薄老不僅是一位嚴謹的領導,更是一位慈祥的老師。他教會了賀光輝如何調查研究、如何虛心聽取意見、如何字斟句酌地撰寫文稿。
記得有一次,薄老帶著賀光輝去大同煤礦調研。盡管年事已高,但薄老依然堅持要到井下看看。賀光輝勸阻無果,只好陪同前往。井下的環境惡劣,但薄老卻走得興致勃勃,邊看邊夸新技術的好。那一刻,賀光輝深深地被薄老的敬業精神所打動。
工作之余,兩人更像是家人。薄老時常會開些玩笑,讓氣氛變得輕松愉快。賀光輝也從薄老身上學到了風趣幽默的生活態度。
離別之際,殷殷囑托?
時光荏苒,轉眼間五年過去了。賀光輝也從一個青澀的年輕人成長為了一名成熟穩重的干部。而薄老,也看到了他身上的潛力。
“光輝啊,你今年也五十多歲了,該出去闖闖了。”薄老的話里充滿了期待與信任。他推薦賀光輝去國家體改委工作,那是一個新部門,充滿了挑戰與機遇。
臨別之際,薄老再次叮囑賀光輝:“到了新單位后,要加強學習、補充新知識。遇到問題要多思多想、謙虛謹慎、團結同志一道工作。”
這些話,如同烙印一般深深地刻在了賀光輝的心里。他知道,這是薄老對他的期望與囑托。
新的征程,不負韶華?
離開薄老后,賀光輝踏上了新的征程。在國家體改委的工作中,他憑借著在薄老身邊學到的知識與技能,迅速嶄露頭角。他虛心學習、勤奮工作、團結同事,很快就贏得了大家的認可與尊重。
而薄老,也時常關注著賀光輝的成長。每當聽到他的好消息時,薄老都會露出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自己沒有看錯人。
歲月如梭,轉眼間幾十年過去了。賀光輝已經從一個年輕的秘書成長為了一名德高望重的老干部。但他始終銘記著薄老的囑托與期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忠誠與擔當。
結語
歲月悠悠,歷史的長河中總有那么一些人、一些事值得我們銘記。薄一波與賀光輝的故事,就是一段關于成長、關于傳承的佳話。在這個故事里,我們看到了老一輩革命家的智慧與胸懷,也看到了新一代干部的責任與擔當。
讓我們銘記這段歷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一份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