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杏葉
對于本文的標題而言,我國第六代戰機殲-36和美國第六代戰機F-47的對決更像是“偽命題”,因為殲-36已經開始常態化試飛,而美國F-47還處于紙面階段。
在F-47發布時,一眾美國媒體宣傳,“F-47是全球第一架第六代戰機”,甚至有人為此連夜更改了維基百科“第六代戰機”的詞條。包括美國空軍在內,許多人對此堅稱的理由是F-47的試驗機已經試飛多年。
然而隨著美國前任空軍部長肯德爾最近兩天親自出來“打臉”——肯德爾表示F-47沒有原型機,其試驗機并不是F-47后,F-47與殲-36(包括殲-50)誰才是“全球第一架”的爭論已無意義。
這或許是殲-36和F-47對決中的第一個“勝利點”,但這也僅僅是開始。
迷茫的F-47
F-47最大的問題是,美國究竟想沒想好F-47是用來做什么的?在官宣F-47之前,美國的六代機方向是迷茫的。戲劇性的是,在美國空軍和海軍提交六代機報告的幾天后,美國政府就迫不及待地宣布美國將研發制造F-47戰斗機。這更像是一個趕鴨子上架,亦或者說是為了政府宣揚政績的“面子工程”。
F-47發布會,有史以來最滑稽的戰機發布儀式
美國空軍試圖證明F-47將會是一架類似殲-36的重型空優戰斗機,可是空優真的是未來美國空軍最重要的關注點嗎?肯德爾一針見血地表示,如果美國在第一、第二島鏈連個機場都保不住,那么斥巨資建立的F-47機隊放在哪呢?
作為美國的最大假想敵,連美國政界、軍界都明白,中國并不準備和二戰時的日本一樣,和美國爭奪夏威夷或南太平洋的制海權、制空權。
中國的戰略目的很清晰,所以中國的制空平臺也是基于成熟的戰略目的設計的,如果美國膽敢干涉祖國統一進程,那么中國的空優集群和區域拒止戰術會在第一時間摧毀美國的兩大島鏈。沒有了島鏈作為中繼平臺,美國的海空軍就只能鞭長莫及。
所以與其設計一架重型空優戰機,美國空軍在西太平洋,可能更需要一架強化版的F-35B短距/垂直起降戰斗機。
相比中國現階段壓根不會考慮自己的武器在加勒比海或者地中海如何作戰,F-47倒是像一個小丑,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在沒有質量、數量和全體系防御優勢的輔助下,F-47未來部署在西太平洋的作用并不比F-22、F-35好多少,因為它還沒有強大到改變空戰游戲規則的程度。
波音的技術原罪
先不論F-47的鴨翼會不會破壞全寬頻隱身,就目前來看,許多幻想F-47沒有垂尾的CG圖也只能是網友們的一廂情愿了。因為波音孱弱的隱身戰機研發能力,注定了F-47將會是一架不僅有鴨翼,還會有垂尾的“傳統設計”戰斗機。
最接近F-47的樣式,來源于波音旗下的鬼怪工廠
筆者做出這樣判斷的原因不只是美國官方透露的F-47戰機CG效果圖疑似是帶有垂尾的,也是基于波音糟糕的飛控研發能力。在缺少翼面和更多方向舵面的情況下,想要實現類似殲-36在第三次試飛時所呈現的優雅小半徑盤旋,必須擁有強大的飛控能力。
反觀波音,且不論它的民航客機之前使用臭名昭著的MCAS(機動特性增強系統)飛控軟件導致多架客機出現毀滅性的空難。
在戰機領域,波音最近三十年來主要的產品(包括驗證機),例如XF-32、YF-118G等都是源自于其收購的道格拉斯公司,其本身是沒有現代化戰機研發設計經驗的。
如果你說它畢竟可以依靠收購的團隊來研發戰斗機,可無論是YF-118G(試飛后飛行員拒絕再進行試駕,讓這架“科幻”的驗證機很早進入波音博物館)還是后來的X-45、X-46無人機在飛控方面的表現全都是非常糟糕。
YF-118G被認為是F-47的技術源頭之一,但其飛控能力很差,被認為是“飛行棺材”
而波音旗下最成熟的兩款戰機F-15和F/A-18的優秀飛控則來自上世紀70年代的麥道公司,和波音無關。
諷刺的是,美國空軍給出波音勝選的理由竟然是波音的方案最激進,可見洛克希德·馬丁和諾斯羅普·格魯曼的方案會保守成啥樣子。
既然飛控設計水平不夠,那F-47拿出來的方案自然少不了突兀的翼面。因此筆者認為波音不可能在未來四年內拿出一架令美國空軍滿意的原型機,即便拿出來,它也是一架被拍扁的殲-20。
而這就意味著F-47頂多是一架五代半戰斗機,因為無論理論上還是實際上,前后充滿額外翼面的F-47是不可能做到全域隱身的。做不到類似殲-36、殲-50的隱身能力,那你又奢談什么空優不空優呢?
這也是肯德爾之前要暫停NGAD的關鍵原因,你說美國六代機就拿出這么一個方案,還要花那么多錢、那么多投入,圖啥?
當然,我們不排除F-47未來的樣子完全不是現在的效果圖,而是外形更接近中國六代機的版本,可那樣波音將承擔過去從未有過的研發復雜度。
不說別的,在CG圖中F-47是單輪起落架,如果F-47真的想要成為一架空重40噸以上的“大家伙”,那么就不可能繼續沿用單輪起落架。然而由于美國目前所有戰斗機都是空重在30噸以下,使用單輪的起落架。因此為了適配F-47,連起落架都要重新設計和研發,而不能選擇成熟產品。
F-47奇怪的單輪起落架
動力方面也是成疑,筆者之前還猜測想要實現類似殲-36的推重比,尺寸十分接近殲-36的F-47只能實現四發中推。洛馬之前確實有四發中推的方案,以洛馬的能力,筆者對其不會懷疑,可波音我們就要打個大大的問號了。
戰斗機塞更多發動機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除了讓氣動設計更為復雜外,飛控仍然是制約的關鍵。
殲-36為了實現超音速巡航,采用三發大推設計,為此它采用了顛覆性的氣動設計,事實證明了這種設計讓殲-36在空中表現的十分靈活。波音的X-36和其它的驗證機,不好意思,向來以機動性保守而“著稱”。
驗證機都做不好氣動設計的優化,現在你說F-47要通過復雜的設計實現強大的空優?說不懷疑是假的。做不到三發、四發,波音就只能短期使用雙發大推,未來使用變循環發動機帶來推力增益——這也是波音可以逃避責任的機會,畢竟波音并不負責動力部分。
那么綜上情況下,波音真的可能在2029年之前實現首飛,并進入量產階段嗎?甚至可以問美國空軍,真的確定好F-47的飛行包線了嗎?
殲-36的喜人進度
在美國宣布F-47后不久,殲-36多次進行試飛,最新的試飛還出現了殲-36放油試驗。這種試飛進度遠遠超乎外界的想象,美國軍事媒體《19 Forty Five》也不得不承認,殲-36“具有先進的穩定性和飛控能力,其快速推進的試飛周期和沒有伴飛飛機表明了中國對其性能充滿了信心。”
原本最樂觀的分析師也認為,中國的六代機雖然2024年年底出現,但想要真正加入現役和具備戰斗值班能力,最快也要2035年。
殲-36
可是現在它們的進展實在過于喜人了,按照現在的時間節點推算,在F-47于2029年完成首飛的同時,中國新一代戰機就會進入空軍,并在F-47服役前完成戰備值班的能力。
當殲-36批量翱翔在西太平洋上空之時,美國的F-47會在哪里呢?基于筆者對波音公司的認識,大概率到時候得F-47還在波音的“超級工廠”修修補補,為之后的試飛做調整。
而美國海軍的六代機F/A-XX,可能連原型機都還沒搓出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