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的后勁還在持續,3月28日,樂事薯片被爆含有致癌添加劑,長期使用會患癌風險大大增加。
這對于愛吃薯片的人來說,無異于“天塌了”,雖然客服堅持聲明“符合國家規定”,專家解釋"拋開劑量談毒性是不科學的"。
但對消費者而言,只要攜帶“致癌”,就是不能觸碰的東西!
致癌風險
據媒體曝光,樂事薯片里含有TBHQ這種致癌食品添加劑,據說可能致癌,一下子引發了大家對零食安全的擔憂,“樂事薯片塌房”立刻成了網絡熱議話題。
其實這也不是樂事第一次遇到這種事了,早在2024年9月,就有博主發文懷疑樂事薯片里TBHQ的安全性,稱長期食用可能會致癌或者導致身體畸形。
這個問題在當時也鬧得沸沸揚揚,視頻就傳播了幾十萬,話題也是一個接著一個,很多人都開始逐漸放棄樂事薯片,誰曾想,才過去沒多久,樂事就又被爆出此事,也是將將樂事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TBHQ是一種人造的油溶性抗氧化劑,可以防止食物因氧化而變質,從而延長保質期,由于它耐高溫且抗氧化能力強,所以常被用于辣條、方便面和薯片等食品中。
不過,TBHQ的安全性一直備受爭議,在日本,明確禁止使用這種添加劑,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評估后允許少量添加,但嚴格控制用量。
這種國際標準的差異性,也加劇了中國消費者的擔憂,爭論的焦點在于TBHQ的用量和長期食用是否安全,按照我國食品安全標準和國際權威機構的規定,在規定范圍內使用TBHQ,其安全性是有保證的。
專家也強調,拋開劑量談論毒性是不科學的,日常生活中少量食用TBHQ帶來的風險非常小。
樂事客服迅速回應,強調產品“嚴格遵循國家標準”,并解釋TBHQ的作用是“保障食品安全與品質”,然而,這一回應未能完全平息爭議。
大家還是不放心,想知道為什么中日標準不一樣,也想確認國家標準是不是真的足夠高,能夠保障消費者的健康,這些疑問并沒有因為官方的解釋而消失。
一些消費者開始懷疑樂事之前的廣告,他們覺得廣告里說的“天然原料”和“沒有添加劑”可能不是真的,和實際情況不太一樣。
這些消費者認為,樂事之前的宣傳可能讓他們產生了誤解,以為薯片真的很天然健康,但實際上可能并非如此,他們覺得樂事的廣告需要更加真實透明。
薯片除了TBHQ,還存在另一種值得關注的物質,丙烯酰胺,這種物質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樂事薯片中丙烯酰胺的含量超出了歐盟設定的安全標準。
丙烯酰胺是食品在高溫加工過程中容易產生的物質,被認為可能對人體有致癌風險,雖然我國目前還沒有規定丙烯酰胺的限量標準,但專家建議大家,特別是兒童和孕婦等敏感人群,要注意控制薯片的攝入量。
樂事方面表示,丙烯酰胺是馬鈴薯經過高溫處理時自然產生的,符合國家相關規定,大家可以放心,強調,薯片生產嚴格遵守國內的各項食品安全標準,消費者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
關于致癌物,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的分類只是根據證據的強弱,并不代表實際的致癌風險高低,所以大家不用過度緊張,TBHQ并沒有被IARC列為致癌物,在合理使用范圍內,并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公眾應該理性看待。
人們常常把“致癌”看得過于嚴重,加上社交媒體上的信息又零碎,導致大家對吃的喝的特別不放心,有個“香蕉輻射論”的說法挺火,用它來打比方:真按劑量算,得吃掉一百萬根香蕉才會受到輻射影響呢。
結語
樂事這個事件給整個食品行業敲響了警鐘,提醒企業重視食品安全問題,為了挽回消費者的信任,企業應該更透明地公開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情況,比如建立第三方檢測機制,定期公布檢測結果。
企業還需要加大科研投入,積極尋找天然的抗氧化劑來替代人工合成的添加劑,這樣做不僅能提升產品的安全性,還能滿足消費者對健康食品的需求。
食品安全問題向來復雜,不能簡單地一概而論,如何在確保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又能滿足大家對美味的追求,這是企業需要加深的地方。
因為消費者在購買食品時,并非只考慮食品安全問題,他們會在食品安全風險與價格、口味等因素之間進行比較,并最終做出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