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C 2025年已落下帷幕,作為全球游戲開發者最重要的年度盛會之一,今年的GDC與往年相比呈現出一些顯著的變化,同時也傳遞了許多行業趨勢和開發者心得。
四位行業人士——GameMakers兼 Lila Games CEO Joseph Kim(主持人),Gosser Consulting 負責人兼 Deconstructive of Fun 播客主持人 Eric Kress,Liquid and Grit CEO Brett Novak,以及CleverTap 全球游戲高級總監 Solomon Lichter Ruiz,在線上圓桌分享中,深入探討了這些變化和與會者的感受。
參會人數下滑“20%”:行業生態變遷的縮影
許多線下展會在疫情后短暫復蘇后,迎來了低谷甚至關停。2023年底,知名電玩展E3宣布永久停辦,成為這一趨勢的標志性事件。而GDC 2025,許多與會者的第一直觀感受便是參與人數的明顯下滑。這一現象也得到了四位行業嘉賓的一致認同。
Joseph Kim提到,他聽到有人稱參會人數下降了50%,雖然他并未感受到如此大幅的下降,但確實注意到許多管理人員,尤其是中層管理者取消了GDC之行。
Eric Kress則表示,他聽聞的下降幅度約為20%,并指出歐洲從業者出席率明顯降低。他回憶道:“疫情后GDC首次回歸線下的那年,歐洲人迫切想要走出國門,現場幾乎隨處可見歐洲面孔。”然而,今年的情況截然不同,Eric認為這與經濟環境密切相關,并引用了一句行業內的說法:“如果美國經濟不好,那么歐洲經濟會糟糕10倍?!?/p>
Joseph對20%的下降幅度表示認可,并補充說,他認識的一些人雖然拿到了GDC入場券,但最終未能成行,同時也有年輕人反映因參會費用過高而無法前往。
Brett Novak同樣感受到參會人數的低迷,但他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在他聯系的10人中,起初有6-7人表示不參加,但最終還是出現在了現場。與此同時,他注意到今年GDC現場出現了更多邀請制的小型活動。
Solomon Lichter Ruiz也證實了這一趨勢,表示許多活動都在酒店或酒吧舉辦,規模明顯縮小。
Joseph則坦言,他參加的許多活動都顯得冷冷清清,參與者寥寥無幾。
然而,盡管整體參會人數下降,一些高端活動卻逆勢增長。Eric提到,GDC最大型的活動可能是Lightspeed & Goldman Sachs舉辦的CEO論壇,吸引了眾多高級管理層參與。他觀察到,以往GDC并不像E3那樣有大量高管出席,尤其是來自大型發行商的高管,但今年的情況卻有所不同。
CEO論壇現場圖,來源:網絡
Joseph也提到Drake Star晚宴同樣有許多高管參與。根據網上的透露,該活動吸引了200+人參加。
Drake Star晚宴現場圖,來源:網絡
Brett Novak則參加了Centers Towers VIP晚宴,他表示現場95%的參與者都是決策者,“可以直奔主題,感覺非常好”。
整體來看,GDC的高昂費用和全球經濟不確定性,使得許多開發者和管理層不得不重新評估參會的必要性,這可能導致行業交流的減少和創新資源的集中化。此外,小型化、獨家化的活動趨勢,反映了行業對高效、精準交流的需求。然而,這種轉變也可能加劇行業資源的不平等,使得中小型開發者更難接觸到核心資源與決策者。
持續裁員與經濟緊縮:“從活到2025變成活到2026或2027”
Joseph認為,GDC 2025參會人數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企業基于效率或成本的考量。他透露,從與會者中了解到,裁員潮仍在持續,許多工作室被迫關閉。更令人震驚的是,此次會議成為他聽到關于“996”工作制討論最多的一次。他指出,過去幾年,行業的口號是“活到2025年”,而現在,這個目標被推遲到了“活到2026年或2027年”,反映出行業對未來的悲觀預期。
Eric則從競爭的角度分析了行業的困境。他提到,過去幾年出現的幾款大型游戲,尤其是移動端爆款,大多來自中國,例如《Last War》。這些游戲的成功讓西方開發者感到難以競爭,認為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此外,他還分享了一個引人注目的傳聞:網易正在撤回所有對西方的投資,將資源集中投入到東方市場。在他看來,這一決策的背后可能是對中國團隊高效工作的認可,以及對“美國人工作不夠努力”的隱晦批評。
Solomon認為,當前行業正處于經濟緊縮時代。盡管許多人在GDC期間參加了投資者會議,但他發現,這些會議并未帶來實質性的進展。風險投資者們普遍處于觀望狀態,凍結了相關資本。他坦言,雖然希望這是“黑暗前的黎明”,但面臨的挑戰依然巨大。他還觀察到,許多人已經進入了“996”模式,甚至同時從事3-4份工作,以應對行業的不確定性。
Joseph對經濟緊縮的觀點表示認同。他透露,許多企業正在出于成本考慮,將部分人力外包到美國以外的地區,以降低運營成本。在投資方面,他注意到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投資者似乎正在等待重新評估標的,計劃在一些工作室的現金余額減少后,以大幅折扣的價格達成交易。這種“抄底”策略反映出資本對行業現狀的謹慎態度,以及對未來潛在機會的期待。
整體來看,游戲行業正經歷一場深刻的調整期。裁員潮、成本壓縮、資本凍結以及激烈的市場競爭,共同構成了當前行業的主要特征。盡管挑戰重重,但無論是企業還是投資者,都在為未來的復蘇尋找新的突破口。
AI浪潮下的游戲行業:理想與現實的鴻溝
作為GDC 2025的絕對主角,人工智能引發廣泛的討論。
Joseph Kim作為“AI極端主義者”的觀察頗具代表性:盡管他堅信AI將徹底改變游戲產業,但與會者態度卻呈現兩極分化——50%的人認為AI對游戲開發影響有限,另外50%保持謹慎樂觀。這種分歧折射出AI技術在游戲行業落地過程中面臨的理論與實踐脫節。
Brett Novak的親身經歷為這一分歧提供了具體注腳。他提到一位開發者直言,AI目前的作用僅限于文檔校對和總結等基礎性工作,尚未觸及游戲開發的核心環節。盡管Brett本人對AI持積極態度,但他也清醒地認識到,這項技術的成熟和普及仍需漫長的時間,正如VR技術發展30多年仍未真正實現大規模應用一樣。
Eric Kress則從效率提升的角度給出了觀察。他指出,AI確實在某些領域帶來了顯著的改變,比如廣告素材的快速生成和投放優化。然而,他也強調,除了這些應用場景外,行業尚未找到AI真正的競爭優勢,更未能形成具有顛覆性的創新模式。
Joseph Kim的另一個觀察則揭示了更深層次的問題:GDC社區存在明顯的文化隔閡。他提到,許多優秀的中國開發者與西方同行之間缺乏有效的互動,韓國開發者群體也存在類似的情況。這種“孤島效應”不僅阻礙了知識的共享,也讓西方開發者錯失了從亞洲同行身上學習寶貴經驗的機會。
在這場關于AI的討論中,一個清晰的圖景逐漸浮現:盡管技術本身正在快速進化,但行業對其影響的理解和應用仍處于探索階段。從效率工具到創新引擎,AI在游戲行業的真正價值仍有待挖掘。
結語:
GDC 2025不僅是全球游戲開發者的年度盛會,更是一面映照行業現狀與趨勢的鏡子。如何在緊縮周期中尋找生存之道,如何在技術浪潮中保持創新活力,將是整個行業共同面對的課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