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一場聚焦人工智能(AI)與基礎教育融合的研討會在重慶市第一中學校舉行。此次“AI 賦能教育:優化中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方式研討會”由北京大學與重慶一中聯合舉辦,旨在探索AI技術在基礎教育中的應用路徑,提升教師數字素養,并共同應對技術賦能教育帶來的挑戰。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副院長陸俊林、重慶招生組組長郭超,重慶一中黨委書記唐宏宇、校長毛明山、副校長何文吉與相關部門中層干部、教師代表參與了本次會議。
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副院長陸俊林在會上分享了北京大學在人工智能教育領域的前沿實踐,詳細介紹了北大各專業的“人工智能 +”課程體系建設及強大的師資力量。他指出,北大在人工智能技術領域處于國際領先地位,計算機科學、智能科學等學科在全球排名中名列前茅。在談到 AI 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時,他特別強調了大模型的優化策略。他提出通過本地化部署,能夠有效解決數據隱私和數據獨特性的問題,為教育數據安全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對重慶一中的AI教育實踐,陸院長給予了高度認可,他評價道,“重慶一中的AI教育實踐兼具前瞻性與務實性,為基礎教育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寶貴的實踐經驗”。陸院長表示,未來將加強與重慶一中合作,持續加大技術資源與學術支持,共同探索AI教育的“產學研”一體化路徑,共同探索智能時代育人新范式。
陸俊林 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副院長
北京大學重慶招生組組長郭超在講話中強調了校際合作對推動基礎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性。他指出,重慶一中作為北京大學重要的優質生源基地,近年來積極布局人工智能教育,尤其是在成立 AI 教育研究室后,與北京大學的技術團隊開展了深度合作。郭超認為,北京大學在人工智能領域具有跨學科優勢,計算機科學、智能科學、教育學、哲學等多學科的交叉融合,為 AI 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和技術支撐。他特別贊賞重慶一中在 AI 教育實踐中的 “務實落地”,如開發 AI 教學場景、構建智能評估系統等,這些實踐突破了概念層面的探討,為基礎教育數字化轉型樹立了典范。對于未來合作,郭超提出了兩個重點方向:一是利用 AI 技術優化教學全流程,提高師生教學效率;二是總結實踐經驗,形成可復制的案例,爭取政策支持。他還建議重慶一中教師到北京大學進行學習交流,對接全球高等教育創新資源,以“解決問題為導向”,共同探索AI教育轉型的有效模式。
郭超 北京大學重慶招生組組長
重慶一中黨委書記唐宏宇在研討會上指出,當前教育正處于深刻變革的前沿,落實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至關重要。他強調,在數字化時代,人工智能是提升教育效率的重要工具,而教育要“培養完整的人”“培養大寫的人”,必須堅守教育的政治屬性、人民屬性和戰略屬性,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發展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唐宏宇 重慶市第一中學校黨委書記
重慶一中校長毛明山表示,AI 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重慶一中作為北京大學“博雅人才共育基地”,將繼續在AI課程開發、師資培訓、課題研究等方面進行探索,加強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的銜接。
毛明山 重慶市第一中學校校長
重慶一中副校長何文吉介紹了重慶一中近年來在AI教育方面的顯著成效,并提出未來學校將從三個方面深化AI教育布局:一是構建教育數字化轉型共同體,整合各方資源,形成合力;二是探索AI時代智慧教學新模式,創新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路徑;三是培養師生的數字化思維,通過特色課程和班級設置,激發師生的創新潛能。
何文吉 重慶市第一中學校副校長
作為“諾獎計劃”成員校,重慶一中在AI教育實踐中成果豐碩。會上,重慶一中教務處副主任、AI教育研究室主任李洪波介紹了學校構建的“1236”數智教育體系,該體系覆蓋教學、管理、教研全場景,旨在打造具有示范效應的“AI 教育一中品牌”。具體而言,“1236”體系包括整合“大校本數據庫”與“小切口智能體”,建設數據中心、智慧教學、智慧物聯三大平臺,以及覆蓋學生個性化學習、教師智能輔助、課堂行為分析、AI體育、AI心理健康、AI實驗室等創新應用。
李洪波 重慶市第一中學校教務處副主任、AI教育研究室主任
在教師經驗分享環節,重慶一中的多位教師代表就AI在基礎教育中的應用進行了交流。拔尖創新人才中心副主任李忠相分享了AI輔助教學及優化教材內容的案例,并對AI在處理復雜物理問題時的局限性提出了思考。生物學科競賽教練李俊柯認為,AI在教育中的應用應平衡效率與深度,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信息技術教師葛靜介紹了學校將人工智能課程納入校本課程的歷程,以及系統化教授人工智能知識的教學實踐。語文教師李妍分享了AI賦能古典詩歌教學的經驗,展示了如何利用AI工具打破古詩文教學的時空限制,提升教學效果。英語教師喻曉艷肯定了AI在精準教學方面的作用,同時也探討了英語教學在AI時代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化學教師王佳瑞則圍繞高考命題的創新與監管,分析了利用人工智能預測高考題目的可能性及潛在問題。
李忠相 重慶市第一中學校拔尖創新人才中心副主任
李俊柯 重慶市第一中學校生物學科競賽教練
葛靜 重慶市第一中學校信息技術教師
李妍 重慶市第一中學校語文教師
喻曉艷 重慶市第一中學校英語教師
王佳瑞 重慶市第一中學校化學教師
老師們的分享展現了技術在不同學科中的差異化實踐。此外,數據隱私保護、算法偏見規避等議題也被納入校園AI安全應用規范。針對教師們提出的問題和困惑,陸俊林副院長一一進行了回應,為教師們提供了專業的建議和指導。
陸俊林 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副院長
此次研討會圍繞AI在教育領域的課程體系構建、技術應用、師資建設、安全規范等多個關鍵領域進行了深入探討。研討中,北京大學和重慶一中達成共識,將秉持“技術賦能、理念先行、守正創新”的原則,持續探索AI時代的教育變革路徑,為培養適應未來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奠定堅實基礎,推動基礎教育在數字化時代實現創新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