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劉曉博
向國有銀行注資的利好,終于兌現了!
昨天(3月30日)下午,四大國有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發布公告宣布:將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其中絕大部分定增股被財政部認購。
建設銀行本次發行的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050億元,中國銀行為1650億元,交通銀行不超過1200億元,郵儲銀行不超過1300億元。此次向特定對象發行發行股票募集的資金,將用于補充各行的“核心一級資本”。
四大行此次一共準備募集不超過5200億元的資金,財政部認購的部分加起來正好是5000億元。
超過5000億的部分,分別由幾家央企認購,比如中國煙草、中國移動、中國船舶。
下圖是建設銀行發布的相關公告。
下面我們以建設銀行為例,看看此次定向增發的詳細情況。
根據建設銀行3月30日通過的董事會決議,本次向特定對象發行的股票為本行境內上市人民幣普通股(A股),每股面值人民幣 1.00 元。
本次向特定對象發行 A 股股票的價格為 9.27 元/股,不低于定價基準日前 20 個交易日(不含定價基準日,下同)本行 A 股股票交易均價的 80%。
按照發行價格為9.27 元/股計算,本次擬發行股數為 11,326,860,841 股,不超過發行前本行總股本的 30%。本次募集資金不超過人民幣1050億元,發行的A股將在上交所上市。
下圖是建設銀行的A股,上周五的收盤價是8.52元。
那么問題來了:股票定向增發,一般要折價。公告也說“不低于定價基準日前 20 個交易日(不含定價基準日,下同)本行 A 股股票交易均價的 80%”,為什么定向增發的價格確定在了 9.27 元/股,反而向上溢價了?
這跟銀行股現在的估值水平有關,也跟國家對股市、對大銀行的呵護有關。
從上圖可以看到,建設銀行的市凈率只有0.68倍。財報顯示,截至2024年末,建設銀行的每股凈資產為12.65元。
每股凈資產12.65元,市場上每股股價只有8.52元。其他大銀行的情況,也基本如此。這意味著,大銀行基本上失去了通過股市、面向市場再融資的能力,如果按照慣例折價發行,有“賤賣國有資產”之嫌。
但銀行每年吸收的存款數量不斷增加。假設每年全國存款增速為7%,國有大銀行市場份額不下降,吸收的存款也要增加7%。相應的,資本充足率也要同步增長。
這些年,大銀行一直為資本充足率的事情而發愁。雖然可以通過發債的方式補充資本,但用來補充一級核心資本,是有點說不過去的。比較規范的補充一級核心資本的方式,是發股票或者用資本公積金、盈余公積金來補充。
大銀行每年又要給投資者足夠的分紅,近年來又開始盛行半年分紅一次。所以雖然國有大行盈利水平不錯,但補充一級核心資本一直是一個難題。
此次國家下定決心,通過增發國債,由財政部注資,可解決幾個大銀行的發展瓶頸問題。
以高于市場價方式定向增發,顯示了國家對股市的呵護,對大銀行的呵護。對建行來說,此次增發價格高于過去20天任何一個交易日的最高價,是“前收盤”的1.088倍。其他幾家銀行,也大致如此。比如中行上周五收盤價是5.5元,此次增發價是6.05元。
但如果跟凈資產相比,建行此次發行價相當于73折,整體上是比較合理的。
截至2024年末,建設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凈額為31655.5億元,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4.48%。
補充1050億元之后,建設銀行等的“擴表能力”將獲得進一步提升,更好地做大做強,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對于股市的銀行股板塊,將構成實實在在的利好,對房地產行業也是重要的利好。
今年的全國兩會報告明確提出:擬發行特別國債5000億元,支持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補充資本。
現在,這個利好終于落地了。
但也產生了一個疑問:財政部認購上述四大銀行的金額,正好是5000億元,跟今年計劃增發的,給大銀行注資的特別國債金額相當。這是否意味著,工行、農行不在此次注資范圍內?
其實早在去年的9月24日,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云澤就曾公開表示:為鞏固提升大型商業銀行穩健經營發展的能力,更好地發揮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作用,國家計劃對六家大型商業銀行增加核心一級資本,將按照“統籌推進、分期分批、一行一策”的思路,有序實施。
所以工行、農行也將被注資,可能在下一批。至于是否會推遲到明年,使用明年的特別國債額度,目前還不知道。
此次增資之前,六家國有大行經營整體穩健,核心一級資本均高于監管最低要求。截至2024年末,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4.1%、11.42%、12.20%、14.48%、10.24%、9.56%。
六大行都是央企,由財政部負責注資。那么地方銀行呢?會不會由地方財政注資?
我覺得很有可能,但不會一刀切,大概率是一行一策、未來幾年分批進行。
歷史上,曾有過三次對國有大銀行的注資行動:
1、1998年財政部發行特別國債向工、農、中、建四大行注資2700億元;
2、2003—2007年財政部通過匯金公司向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分別注資并實現AH兩地上市;
3、2010年工、建、中、交四家國有行通過配股補充資本;此后農業銀行、郵儲銀行、交通銀行陸續通過IPO和定增等方式募資。
每次對國有大銀行的注資,都對化解金融風險、推動金融業發展,促進經濟增長起到了積極作用。
這一輪增資也不例外,是對銀行業的利好、對銀行股的利好,也是對房地產行業、實體經濟的利好,可以理解為“以財政擴張,推動金融擴張”。
從長遠看,進一步推動“建設中國特色估值體系”(中特估),讓央企,尤其是各大銀行恢復股市再融資能力,仍然是一項需要長期推進、堅持的工作。
大銀行分紅率比較高,將是下一波耐心資本、長線資本布局的重點。比如股市國家隊,社保基金,以及養老基金等,都會增加對銀行股的配置。而各大銀行也會加大分紅力度,迎接大金融時代。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利好的落地時間,恰好在A股的迷茫時刻。而且,今天股市、樓市有一個不大不小的利空——消費貸踩剎車了,從4月起不允許利率低于3%。
這兩個消息,恰好形成了對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