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鼠為鴨”的江局長,鼎鼎大名。近日傳來消息,似乎已調任到南昌高新區市場監管局,屬于之前昌東分局的上級單位。
記者聯系到所在單位,回復“江某某已不在昌東分局工作,仍是該局一位普通工作人員,沒有被升職?!?/p>
沒有升職不是重點,而是那個曾經讓絕味鴨脖暗暗叫苦的江局長,為何仍在崗位上發光發熱呢?
江局長的這句“經反復對比,確認這個異物就是鴨脖。”早已成了互聯網名言,“指鼠為鴨”也極大豐富了中文的語料。
而江局長的結論,也與江西省多個部門組成的聯合調查組的調查結論相沖突,這樣一位辦“公”人員,能否監督好當地的市場情況,這里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人們對于江局長的質疑,自然在于他缺乏實證精神,不實事求是,硬是顛倒黑白,鬧出非常荒唐的笑話。
既然做的是“公”事,就應該有客觀的視角,不能在沒有確鑿的調查背景之下,借助于自己公信力的帽子,就去得出結論,這樣會加大民間的不信任情緒。
在鴨脖事件發生當初,江局長的這個結論在媒體上,是有一種以勢壓人的效果的,他的意見顯然默許了一種權威性,但是這卻難以被消費者以及學生們所接受。
江局長既然到了上級單位,雖然崗位是否升遷,并不確定,但是當時勇敢地指出是“鼠頭”的那個學生,他的境況到底如何呢?
如果一個說假話的人,并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懲罰,反倒是說出真話的學生偃旗息鼓了,我并不認為這是一個好的教育示范,對于“指鼠為鴨”的反思也并不徹底。
善待說真話的人,這本身就是一種面向全社會的教育,我們在面對虛假,面對不公,面對食品安全和自己的切身利益的時候,應該勇敢地指出來,發現問題才能夠解決問題,尤其是孩子們提出問題的時候,不能用以勢壓人的方式,壓制他們的表達,不然會被他們誤以為這是一堂生動的“社會課”,我們這個社會本應該給他們提供更有營養的課程。
江協學局長至今還沒有任何道歉的消息,似乎是以為互聯網的記憶不長,時間久了,大家就會忘記了當初的事情。
但是好在“指鼠為鴨”這個成語被發明了,詞語本身的生命力遠比互聯網熱搜們更加持久,在街談巷議的時候,只需要閃出這個詞匯,人們就會瞬間回憶起,當時是有這樣一個局長,堅持說不是鼠頭,就是鴨脖來著,這種記憶著實令人困惑。每次我路過絕味鴨脖的時候,看到這四個字,都會聯想起“指鼠為鴨”。
說真話需要勇氣,更需要付出代價,但是它光榮的,屬于社會責任感的一面,卻不應該被忽視,我們在最初接受教育的時候,就從學校里面學到了“真善美”這三個字,“真”是第一位的,“美”很重要,但是卻不可以替代了“真”,一個以犧牲真實的美好,如同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空洞而缺乏力量。
記住“指鼠為鴨”,這也是一種社會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