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也門胡塞武裝與美國的軍事對抗吸引了全球目光,美軍甚至從臺海借調來了航母戰斗群鏖戰胡塞。
短短 72 小時內,胡塞武裝對美軍 “杜魯門” 號航母發動四次襲擊 ,但罕見的是,幾天下來卻沒報道取得了什么像樣戰果。
這就有意思了,一支看似裝備簡陋的地方武裝,為何能與世界頭號軍事強國美國的航母戰斗群正面交鋒,甚至將美軍拖入戰爭泥潭?
美國“折戟”也門,70次空襲,7人傷亡?炸了個寂寞
說美軍折戟也門,倒不是說有確切消息胡塞武裝傷到了美軍航母,主要是指根據目前報道來看,美軍即便調來了雙航母戰斗群,付出了巨大代價,但是取得的戰果極為有限,不過消息來自胡塞的媒體統計,可能統計不完全或有宣傳的成分,但能反映美軍確實戰果甚微。
胡塞武裝控制的馬西拉電視臺 3 月 30 號報道說,美軍在也門薩那地區搞了好多空襲行動。3 月 29 日到 30 日凌晨,美軍總共發動了 7 次空襲,僅在30 日凌晨就有 3 次。
從 27 日深夜開始,美軍已經發動了將近 70 次空襲,有 5 人因此死了。另外,27 日到 28 日晚上,美軍還炸了也門薩那的國際機場,對也門其他省份和胡塞武裝營地進行了 40 多次空襲,導致 1 人受傷。
28 日深夜,美軍又對也門首都薩那等好多地方實施了 26 次空襲,造成 1 人死亡。不過呢,盡管美軍對胡塞武裝打擊得挺頻繁,但效果不咋地,傷亡人數少得可憐。
“地利人和”,如果出動地面軍隊,怕又是一個帝國墳場!
當前美國的主要的打擊手段主要是戰機空襲,也門之所以能頂得住。“地利”因素不得不提,看過也門的地形圖就知道美國為什么不地面出兵了。
也門位于阿拉伯半島南端,與沙特阿拉伯、阿曼、索馬里等相鄰。也門地勢復雜,山地高原、沙漠和海岸平原等地形交錯,境內還有許多火山、峽谷和沙漠,地形變化多樣。有地下工事,再加上往山溝溝、叢林里一鉆,你美國人就找去吧。
2200公里的海岸線,位于西南的曼德海峽還是國際重要通航海峽之一,戰略位置極為重要。在紅海上還分布著112個島嶼。胡塞武裝對當地地理環境熟悉,能夠利用這些地形有效地躲避美軍的打擊,還在也門北部山區構建了類似 “地下長城” 的防御工事。
據美國《國家利益》雜志披露,美軍的巨型鉆地彈在面對胡塞武裝的鋼筋混凝土與花崗巖復合防護層時,難以穿透到足夠深度,其指揮所深藏于地下 60 米,且內部布滿 “蜂窩狀” 彈藥庫,設有獨立通道,增加了美軍打擊的難度。
同時,人和也不得不提,從胡塞內部來說,他們采用 “網狀指揮體系”,即便損失高級別成員,如 2024 年已確認 3 名導彈工程師遭定點清除,仍能保持日均 5 - 7 次襲擊頻次,顯示出其技術擴散程度已達“去中心化”階段,組織的穩定性和作戰持續性很強。
胡塞武裝有著強烈的戰斗意志,胡塞武裝有著強烈的戰斗意志和宗教信仰支撐。他們將與美軍的對抗視為保衛國家和信仰的戰斗,面對強大的美軍毫不畏懼,堅決抵抗,這種堅定的信念使其能夠在長期的戰爭中保持高昂的斗志。
沙特與伊朗 2023 年和解后,胡塞武裝還能獲得更穩定的外部補給,其導彈零部件供應鏈已延伸至至少 6 個國家,外部的支持增強了胡塞武裝的作戰能力和持續作戰的底氣。
中國戰爭藝術在也門回響?
戰略戰術上也非常關鍵,解讀胡塞武裝的很多戰法都與中國的戰爭藝術不謀而合。可以說那是深刻領會了游擊戰,麻雀戰,運動戰,持久戰,人民戰爭的精髓。
先說游擊戰,胡塞武裝就像蒼蠅一樣,到處飛,神出鬼沒,就連到現在,美國都不知道胡塞武裝的頭目到底是誰。就連胡塞武裝經常露面的發言人葉海亞·薩里阿,也是隨時發言,完事后,騎上摩托車,就直接消失得無影無蹤。
美國轟炸也是亂炸,根本傷不到胡塞武裝核心。胡塞武裝還采用海上游擊戰的方式,利用小型艦艇和快艇等,對美國航母戰斗群進行突然襲擊。這些小型艦艇具有靈活機動的特點,不易被發現和追蹤,能夠在短時間內發動攻擊并迅速撤離,使美國航母戰斗群難以進行有效反擊。
所以游擊戰可以說是中國在戰爭藝術上最大的發明,至今沒有國家能破解,美國也不例外;
現在有媒體評價,胡塞武裝可能是中東地區武裝組織里面群眾路線做得最好的。因為其他武裝美國中情局都能通過金錢收買,快速獲得情報,甚至基地組織都是可以被收買,不然本拉登也不可能被輕易擊斃。
但是胡塞武裝你基本上聽不到其領導人被抓捕,擊斃的新聞。這不是他們有多厲害,主要是因為胡塞武裝深入民心,也門民眾對胡塞武裝那是全力支持,因此胡塞武裝士兵,平時作戰,一旦走下戰場就是百姓,美國根本沒辦法識別。而且群眾鐵通一塊,美國沒有任何辦法,這也是我們的巨大發明。
面對胡塞武裝不斷地襲擾,客觀上成為了 “持久戰”,美軍陷入了多重困境。從軍事層面看,航母戰斗群雖強大,但在紅海復雜的地緣環境中,卻成了 “昂貴的擺設”,日均 3800 萬美元的護航成本讓美國財政壓力巨大 ;精確制導炸彈對胡塞武裝分散的山區據點效果不佳,反倒讓胡塞武裝在不斷的打擊中,修煉出 “打不死的小強” 體質。
胡塞的輿論戰也是搞得有聲有色,社交媒體上 “拖鞋軍逼退航母” 的視頻播放量突破 50 億次 ,無人機穿透防空網的畫面被制成表情包瘋狂傳播,這種“軍事未勝、輿論先贏”的策略,正悄然瓦解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胡塞武裝每次襲擊都高喊 “為加沙復仇”,把軍事行動描繪成反抗霸權的正義之戰。這種話語策略十分奏效,以至于聯合國安理會的制裁提案屢遭挫敗,六個成員國寧愿棄權也不愿得罪 “反美斗士” 的形象 。他們將地區矛盾轉化為道義籌碼,贏得了阿拉伯民眾的廣泛同情和支持。
美國政府雖延長了 “杜魯門” 號部署并增派航母,但同步強調“不討論地面行動”,顯見其在 “強硬人設” 與戰爭成本間尋求平衡。
以色列本?古里安機場遇襲事件中,盡管以軍聲稱攔截成功,但胡塞武裝高超音速導彈的亮相仍引發沙特、阿聯酋等美國盟友的深層不安。這些國家本就對美伊核協議搖擺不滿,如今美軍連 “家門口” 的胡塞都難以壓制,更讓地區國家懷疑美國的安全承諾。
胡塞武裝與美軍的這場博弈,是多重因素交織的結果。胡塞武裝憑借非對稱戰術、地緣戰略優勢、外部支持以及巧妙的輿論宣傳,在與美軍的對抗中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將美軍拖入了戰爭泥潭,未來局勢如何發展,全球都在密切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