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最近因為賣港口的事情,沒少受到抨擊,如今的他陷入了兩難的境地,雖然因為各方壓力將交易按下了暫停鍵,但口碑卻“一去不復返”了。
有的人打著“在商言商”的口號只顧利益,但也有人不僅是商業巨鱷還有著一顆“愛國心”,胡應湘就是其中之一。
他是最早提出建設港珠澳大橋的人,不惜受到李嘉誠的威脅,如今港澳珠大橋早已通車,當年的爭執早已分了勝負!
兩人不同的起步之路
李嘉誠于1928年出生在廣東潮州,家境雖不算大富大貴,卻也安穩,父親是一位小學校長,給予了他良好的啟蒙教育。
可命運弄人,為了躲避混亂,12歲的李嘉誠不得不跟隨家人背井離鄉,輾轉來到香港,寄居在舅父家中。
本以為能在香港尋得一方安寧,可生活的重擊接踵而至,父親因長期的貧困與勞累,積勞成疾,最終撒手人寰,家庭的頂梁柱轟然倒塌,年僅14歲的李嘉誠,不得不早早輟學,扛起生活的重擔。
他先后做過茶樓跑堂、鐘表店學徒,之后,李嘉誠進入塑膠行業,從推銷員做起,憑借著自己的勤奮與智慧,他總能精準洞察客戶需求,業績一路飆升,很快便升任塑料玩具廠的總經理。
但李嘉誠心中有著更大的抱負,22歲那年,他毅然決然地拿出省吃儉用積攢下的錢,創辦了“長江塑膠廠”,就此踏上了創業之路。
李嘉誠還有著“潮汐商人”的名號,對市場趨勢有著極為敏銳的感知,總能提前預判危機,及時抽身,不僅成功避險,還抓住時機進一步擴張,就這樣,經過多年打拼,他逐步構建起龐大的商業帝國,積累了巨額財富。
而胡應湘的經歷就沒有這么波折了,他出生于香港一個富裕家庭,父親胡忠是有名的“的士大王”,產業雄厚。
優越的家庭條件,為胡應湘提供了良好的教育資源和成長環境,之后他順利考上了美國的大學,讀了土木專業。
其實身為“富二代”的胡應湘,大可順理成章地繼承家族產業,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但他骨子里流淌著冒險與創新的血液,毅然選擇獨立創業。
就這樣他成立了合和實業公司,創業初期,合和只是一家規模較小的建筑公司,業務拓展艱難,但胡應湘憑借著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積極進取的精神,逐步在香港建筑行業站穩腳跟,成為了聞名遐邇的商業巨鱷。
兩人各憑本事成為了在商界著名的人物,只不過,他們的商業理念有著不小的分歧,這也為之后的“交鋒”埋下了伏筆。
兩人不同的商業理念
李嘉誠堪稱“在商言商”的典型代表,早年,他憑借敏銳的商業嗅覺投身房地產行業。
在香港房地產市場蓬勃發展的時期,李嘉誠精準把握時機,大量囤地、開發樓盤,他通過一系列巧妙的商業運作,在短時間內積累起了巨額財富。
同時,李嘉誠將目光投向港口業務,憑借卓越的戰略布局與資本運作,逐步實現了對港口業務的壟斷。
以和記黃埔旗下的港口業務為例,在李嘉誠的經營下,其在香港及全球多個重要港口占據了主導地位,通過收取高額的港口裝卸費、倉儲費等,源源不斷地為其商業帝國輸送財富。
而胡應湘,雖同樣身為成功商人,但其商業理念中卻深深烙印著家國情懷,胡應湘很早就敏銳地捕捉到了內地的發展機遇,毅然決然地將大量精力與資金投入到祖國建設中。
他率先投資興建中國大酒店,開創了內地與香港合作建設酒店的先河,為內地酒店行業的發展樹立了標桿。
之后,他又投身于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沙角B電廠、虎門大橋等一系列重大項目,都離不開他的積極推動,每一個項目背后,都飽含著他對國家發展大局的深入思考。
胡應湘深知,交通與能源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基石,只有完善這些基礎設施,才能帶動內地經濟的騰飛。
此外,他還積極為內地教育、慈善事業慷慨解囊,為家鄉及內地其他地區的教育事業發展貢獻力量,彰顯了一位愛國商人的高尚情懷與社會擔當。
這種商業理念上的巨大分歧,使得兩人的格局與行事風格大相徑庭,李嘉誠的商業決策更多圍繞著自身利益最大化,在追求財富的道路上,憑借果斷的決策與強大的資本運作能力,不斷擴張商業版圖,最終成為香港四大富豪之一,其財富量級令人矚目。
而胡應湘,并不單純以積累個人財富為目的,他更在意通過自己的投資與建設,為國家的發展添磚加瓦,提升民眾的生活質量。
從某種程度上說,李嘉誠難以達到胡應湘這種心懷家國的格局,而胡應湘也學不會李嘉誠那種純粹的利己商業思維,兩人也曾經有過“交手”,只不過勝負早已分明。
兩人的碰撞
早在1983年,胡應湘便憑借著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深刻洞察,首次提出了建設港珠澳大橋的設想。
胡應湘深知,一座連接三地的跨海大橋,將打破交通瓶頸,只不過這個極具前瞻性的構想,在種種原因之下不得不擱置。
在2002年的時候胡應湘再次提出了這個想法,但沒有想到卻遭到了李嘉誠的強烈反對,原因無他,只是胡應湘動了李嘉誠的“蛋糕”,畢竟這座橋一旦建成,將會嚴重沖擊李嘉誠港口業務的核心利益。
在這種條件下,李嘉誠怎么會同意大橋的建設呢?并且他還通過各種手段向胡應湘施壓,“為難”他。
面對巨大的壓力,胡應湘沒有絲毫退縮,他積極奔走,與李兆基、鄭裕彤、郭炳湘、何鴻燊等商業大亨結成聯盟,攜手對抗來自李嘉誠一方的阻力。
最終在多方努力與國家的大力支持下,2009年,港珠澳大橋終于正式動工。終于,在2018年,這座凝聚著無數人心血與智慧的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
兩人的交鋒也告一段落,如今李嘉誠和胡應湘也走向了不同的道路,二人高下立判。
二人如今高下立判
李嘉誠因為賣港口事件,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個人的口碑崩壞,社會輿論也讓他收了不少的沖擊,與此同時,長和股價受此影響出現波動。
在種種的原因之下,原本定于在4月2日簽約的協議也按下了暫停鍵,如今的李嘉誠陷入了僵局,“賣”或者“不賣”進退兩難,稍有不慎就“賠了夫人又折兵”。
反觀胡應湘,這位心懷大愛的愛國商人,多年來始終將個人事業與國家發展緊密相連,堪稱商界楷模。
在2025年,胡應湘以其卓越貢獻,在香港富豪榜中占據第46位,這是對他商業成就的認可。
但胡應湘的價值,遠不止于商業領域的成功,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愛國商人的擔當,他的故事激勵著無數人。
期望更多商人以胡應湘為榜樣,懷揣愛國熱忱,在商業道路上書寫屬于自己的精彩篇章,共同鑄就國家更加輝煌的未來。
信息來源:
怎么看李嘉誠的暫緩-新民周刊
權威發布 | 花都鄉賢胡應湘:最早提出建港珠澳大橋的人原來是他!-廣州花都發布
最受尊敬的香港富豪,打臉李嘉誠,造福子孫寧舍千億身家-澎湃新聞
揭底李嘉誠的港口帝國 - 新浪財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