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培華學院2021級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大三女生王瓊受到網絡熱捧,三年來,她斬獲16項國家級榮譽、3項省級榮譽和8項校級榮譽,9門課程成績突破95分,30余門課程成績超90分,專業排名穩居前3%,被贊稱為“學霸”“永動機少女”。
2021級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大三女生王瓊被多家媒體關注報道
王瓊的成長之路是培華在校生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針對“新文科”的新變革,學校按照“需求導向、產教融合、特色引領、創新發展”的總要求,以適應市場與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以OBE教育理念為抓手,深入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有力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著力培養高素質應用技術型復合型人才。
破除壁壘講融合,研判前沿動向
“民辦高校應充分發揮靈活的體制機制優勢,做好產教融合這篇大文章,面向市場和雇主需求,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大力推行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打造培華版‘雙元制’教育,超前布局新興學科專業,做好終身教育和個性化教育服務”,西安培華學院舉辦人姜波理事長在全校2025年工作會上,這樣說到。
在教育變革的時代浪潮中,西安培華學院以前瞻性視野主動求變,積極探索跨學科融合之路。學校打破傳統學科專業之間的壁壘,構建起“新文科”協同育人的創新體系。通過整合人文學科與經濟學、管理學等商科資源,形成優勢互補,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知識架構。
學校密切關注行業前沿動態與市場需求變化,以此為導向不斷優化專業設置和課程體系。定期組織專業教師深入企業調研,與行業專家共同探討產業發展趨勢,精準把握市場對人才的知識、技能和素質要求。在此基礎上,動態調整專業方向和課程內容,確保教學與實際需求緊密對接。
以網絡新媒體專業為例,傳媒與設計學院新聞傳媒系敏銳捕捉到網絡電商與專業的契合點,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向,將AI賦能電商新媒體、AI驅動用戶畫像分析等內容融入相關課程,架通傳播學與商學。另外,2024年以來,該校積極探索微專業建設,用一種靈活而精準的方式,回應社會需求、行業變化和學生發展的多重需求。現已面向全校學生嘗試開設“網絡新媒體劇作與制作”“數字化運營”“網絡安全”等八個微專業。
發揮課堂主陣地,激活創新意識
課堂是培養創新人才的主陣地,學校構建了專業課第一課堂、紅色實踐第二課堂、社會服務第三課堂和線上學習第四課堂的四維立體育人課堂。其中第一課堂作為主導,積極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如問題導向教學、項目驅動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案例教學、情境模擬、翻轉課堂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學生多渠道考取1+x證書,提升入職砝碼,擴充個人立足社會的敲門磚。
在課程設計上,按照“工作任務課程化、教學任務工作化、教學過程系統化和真實項目真學真做,掌握真本領”的要求,教師引進企業和社會的真實項目,讓學生在真實項目中學習真理論、掌握真技能。與此同時,學校還大力鼓勵師生共研共踐科研項目,每年評選出20個校級科研育人優秀案例,要求教師的科研項目中必須有學生參與。
學校還大力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增加實驗、實習、實訓等實踐課程的比重。每門課在開課計劃中明確理論課時和實踐課時,打通畢業實習、專業實踐、課程實踐,讓學生動起來、忙起來。校內建成了一批高標準的實訓實踐基地,模擬真實的商業場景和工作環境,讓學生在實踐中提升綜合能力。同時,與200余家知名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校外實習機會,校外企業家、行業專家走進課堂已經成為一種司空見慣的教育常態。
市場營銷專業課程學生在戶外開展手機攝影實訓
在課堂之外,學校積極組織各類學科競賽、創新創業項目、學術講座、學術社團活動等,為學生提供更多鍛煉和展示自我的平臺。這些活動不僅拓寬了學生的學術視野,更激發了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團隊協作精神。2024年,師生團隊獲批17項國家級大創項目、90項省級大創項目;學生獲得省級以上競賽獎項1859項,其中國家級992項、省級865項,獲獎總人次3435人,學生在各類競賽中展露頭角。
德技并重強擔當,知行渾然一體
西安培華學院始終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將立德樹人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圍繞教學內容求“新”、教育方法求“活”、績效評價求“實”的建設原則,學校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入各門課程,構建起全員、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在專業課程教學中,教師深入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將職業道德、社會責任、家國情懷等教育內容巧妙融入知識點講解中。
學校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社區服務等活動。在這些實踐中,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為社會做出貢獻,同時深刻體會到自身肩負的社會責任。通過舉辦行走思政課、宏志助航計劃、三下鄉行萬里路、紅色筑夢之旅等特色活動,進一步拓寬筑牢“第二課堂”,賦能紅色文化實踐育人,不斷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和影響力。2024年暑期,西安培華學院300余支社會實踐團隊、5000余名青年學子走進社會大課堂,在廣袤的祖國大地投身實踐,學子們在“實踐—感悟—反思—內化”的過程中,用腳步丈量山河,致敬熱血青春,用實際行動踐行“清澈的愛,只為中國”的青春誓言,詮釋著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學校連續十年舉辦姜維之班創建活動,激活育人活力
學校還建立了完善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將學生的品德修養、社會實踐、創新能力等納入評價范圍。通過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全面客觀地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發展潛力,引導學生在德技并修的道路上不斷前行。連續十年來,學校“姜維之班”創建抓住“班級團支部”這一基層抓手,圍繞培養時代新人、促進高質量發展這一目標,在“校風、學風、班風”等方面開展比學趕超、追趕超越的創建工程,形成“氣象新、班風正、學風濃、校風好”良好氛圍,增強思政育人的生命力,讓學生在班團建設中獲益,成長為堪當重任的時代新人。
校企聯手搭舞臺,入學即準就業
姜波理事長在全校倡導“入學即準就業,畢業即入職”,妥善解決學生的出口一直是學校耕耘的重要板塊。
近年來,學校積極拓展優質校企合作單位,與企業、協會學會、政府展開深度合作,共建實習實訓基地、產業學院、科研合作平臺,開發課程和教材。充分利用企業的行業前瞻性,截至目前已開發出校企共建課程150門,共建教材30門,推進華為ICT現代產業學院和生態商科產業學院等九個產業學院建設,本著開放辦學的姿態,凝聚成強大育人合力。
學校聯合企業,舉辦一年一度的求職真人秀大賽
全程精準化服務學生發展,學校構建了完善的實習就業指導與服務體系,以促進學生職業發展、提升職業能力為中心,將職業生涯教育、就業指導全面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創新指導模式,重點打磨精品項目,將人才培養目標與課堂教育、課外指導相融合,探索建立了全程化精準化就業指導服務平臺。同時,積極拓展就業渠道,與企業保持密切溝通與合作,通過“民辦高校就業聯盟”“宏志助航計劃”等平臺定期舉辦校園招聘會、雙選會、企業宣講會等就業幫扶活動,為學生和企業搭建直接溝通交流的平臺。
學校還積極開展就業跟蹤與反饋工作,定期了解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和職業發展狀況。根據反饋信息,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內容,持續優化就業服務質量,形成就業工作閉環管理。經第三方調研反饋,用人單位滿意度和畢業生滿意度均在97%以上,畢業生就業率、用人單位滿意率保持同類高校前列。
西安培華學院通過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構建了“新文科”協同育人體系,打破學科壁壘,優化課程設置,關注行業前沿,強化課堂主陣地作用,激活學生創新意識,同時注重品德與技術并重,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實踐能力。學校與企業聯合搭建廣闊平臺,為學生提供從入學到就業的全程精準指導與服務。這種模式不僅助力學生成長為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更在教育領域樹立了民辦高校產教融合的典范,為推動教育改革、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