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智元報道
編輯:編輯部 HXs
【新智元導讀】兩家期刊實驗表明,250美元報酬,能加快評審速度而不降低質量。但專家警告,現金激勵可能悄然改變科研生態,這將為學術評審帶來新生,還是埋下隱患?
AI在「超速」,AI相關的論文投稿量也在「爆炸」。
近幾年,NeurIPS, ICML, CVPR, ICLR, ACL等頂級AI/CS會議投稿要「擠爆」同行評審人的書桌了。比如,CVPR 2024大約有9000名審稿人,但投稿作者的數量卻超過了30000。
為了防止審稿人濫用AI,CVPR在去年直接出臺了七條新規,明令禁止使用LLM參與評審。
然而,就在CVPR 2025錄用結果公布之際,區域主席(AC)曝出了評審過程中一件令人震驚的事件:
一些極不負責審稿人,要么徹底放棄了評審過程,要么提交了質量低得離譜的評論。
甚至,一些評論竟是由大模型生成的,敷衍程度可見一斑。
對于學術出版行業來說,這類問題早已相當嚴峻——2020年全球審稿人在同行評審上花費的總時間就超過1億小時。
除了耗時且成本高昂之外,學術出版中的同行評審系統還存在很多其他缺陷,包括評審偏見、不一致性、缺乏獎勵、尋找審稿人困難以及速度慢等問題。
論文地址: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1)02804-X/fulltext
面對的激增論文、高級審稿人的短缺和AI的誘惑,如何才能讓審稿人保持評審的專業性?
Nature近日的一篇文章似乎給出一種意想不到的方案——「直接發錢」!
本月,有兩家試行這項政策的期刊公開了各自的研究數據。
結果表明,給評審論文的研究人員支付約250美元報酬,不僅能加快評審速度,還不會降低評審質量。
不過,一些專家警告,這種做法可能給科研和出版行業帶來意想不到的問題。
E?tv?s Loránd University的心理學家Balazs Aczel指出,「盡管這兩項試驗規模不大,但在收集付費同行評審相關數據方面,邁出了不錯的第一步。」
不過他也提到,到底要不要給同行評審人付費,仍是個非常復雜的問題。
給評審人報酬
其實,付費給同行評審人這一想法,很早之前就有討論,但到目前為止,真正付諸實踐的出版商并不多。
經濟學期刊過去曾做過嘗試,一些醫學期刊會給特定的評審人支付報酬。
還有些期刊采用了一些不太常見的報酬方式:開放獲取的大型期刊《PeerJ》采用了一種代幣系統,為評審人減免出版費用;還有期刊用專門研發的加密貨幣來支付報酬。
有些研究人員擔心,給評審人現金獎勵,可能會降低評審質量,或者以未可知的方式改變科研格局。
但一直以來,都缺乏關于潛在利弊的確鑿證據。
《Critical Care Medicine》期刊的編輯們好奇付費給評審人會產生什么效果,于是開展了一項為期6個月的實驗,由加拿大Queen’s University in Kingston的臨床科學家David Maslove牽頭。
從2023年9月起,該期刊邀請了715名研究人員評審論文,并給其中一半的人提供250美元獎勵。
本月早些時候,期刊公布了實驗結果:付費評審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接受邀請的比例,也加快了評審速度。
收到付費邀請的研究人員中,大約53%接受了評審邀請,而無償邀請的人員里,這一比例為48%。
平均來看,付費評審比無報酬評審能提前1天出結果。
期刊編輯評估后發現,付費和無報酬評審人的評審質量并無差異。
Maslove表示,這種影響并不十分顯著,說明金錢在激勵同行評審人的行為方面,作用較為有限。
「同行評審人可能還重視其他東西,比如責任感、忠誠度,或是想回饋社會。」
加快評審進度
《Biology Open》期刊也進行了一項實驗,雖然參與的評審人數較少,但效果更為顯著。
從2024年7月開始的6個月里,該期刊10個學科領域中的2個,將評審人視為付費合同工,并采用了兩種付費方式。
一種是給評審人600英鎊(約776美元)聘用金,讓他們每季度最多評審3篇論文;另一種是每評審一篇論文支付220英鎊(約285美元)報酬。
編輯會向自由職業的評審人發出評審邀請,評審人需在1個工作日內決定是否接受。
接受邀請后,有4天時間提交評審報告。通過這種方式,共完成了20篇論文的評審工作。
根據本月發布的結果,付費評審比無報酬評審要快得多。
付費評審報告平均周轉時間為4.6個工作日,而未參與付費試驗的評審報告平均需要38天。
編輯發現,付費和無報酬評審報告在質量上沒有差別。
該期刊的執行編輯Alejandra Clark表示:「這對編輯來說幫助極大,以往在某些領域,找評審人特別費勁。」
《Biology Open》期刊的實驗非常成功,目前正打算將該體系推廣至所有學科領域。
Clark稱,期刊用所屬機構的自由支配資金來開展這個項目,這一做法會持續到2025年底。
她希望到那時能收集更多數據,再考慮如果繼續推行這項政策,應如何提供支持。
Clark還補充道,長期維持這一政策可能要提高《Biology Open》期刊的論文處理費用,目前為2200美元。
Aczel不太認同通過提高出版或訂閱費,來為付費同行評審提供資金。
他表示,很多機構目前已經難以承擔這些費用了。
而且,這兩項研究都未探討,付費可能會如何改變評審人的其他行為。
Aczel指出,付費體系可能會促使研究人員盡可能多完成評審,這可能導致評審報告質量下降,他們投入到自身研究的時間也會減少。
瑞典Linnaeus University的科學家James Heathers,在2020年發起過一項活動,他認為一篇同行評審報告的合理報酬應為450美元。
他認為評審質量不會因此下降,因為出版商有權對付費評審進行監督,「以合同形式雇傭他人,合同中是有相關條件的,可以進行管控。」
過去出版社會給同行審稿人付費嗎?
總的來說,過去絕大多數情況下,學術出版商是不向同行審稿人支付費用的。
同行評審長期以來被視為學術界的互惠和志愿服務。
學者們審閱他人的稿件,同時自己的稿件也由其他同行評審。
這被認為是學術共同體運作的一部分,是學者職責的一部分。
雖然沒有直接的金錢報酬,但審稿工作有時會帶來一些間接或非金錢形式的回報,例如:
了解領域內最新研究進展
提升在學術界的聲譽和認可度(有時會被列入期刊的致謝名單或獲得證書)
部分期刊可能提供審稿人一些小福利,如臨時的免費閱讀權限、購書折扣、免除自己投稿時的部分版面費等
象征性的感謝和榮譽認可
期刊訂閱優惠
出版社書籍優惠
審稿證明
當前稿件激增和AI帶來的新挑戰,極大地加重了傳統上依賴志愿服務的同行評審系統的負擔。
審稿人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導致尋找審稿人困難、評審周期延長甚至影響評審質量。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些出版商開始嘗試(或至少是討論)向審稿人付費,作為一種可能的解決方案,試圖通過經濟激勵來緩解審稿人短缺、提高審稿效率和質量。
然而,這在歷史上是非常罕見的做法,并且這種付費模式是否可持續、是否會帶來新的問題(如潛在偏見、成本轉嫁等)仍在討論和觀察中。
這標志著學術出版界可能正在經歷一個重要的變革時期。
參考資料: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5-00968-6
https://www.aje.cn/arc/the-peer-review-dilemma/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