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世界史的最好方法,就是找到一本足夠好的《全球通史》,然后反復去讀。
但現有的全球通史,絕大多數都“不夠好”。
這里的不夠好,不是文采和結構,而是頂層設計,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不管愿不愿意承認,我們現在所生活的世界,仍然是一個“西方語境”占主導的世界,因此,市面上的全球通史,無論作者國籍是東是西,都難免用一種“西方語境”進行敘述。
這種“西方語境”的敘述流毒甚廣,不可否認自有其價值,但潛移默化中,它也在“毒害”著我們的讀者,其中,最顯著的外在體現,就是過分“崇洋媚外”。
讀者讀世界史,是為了鑒往知來,卻不知不覺中,被夾帶私貨的文字,帶到了“西方中心論”的陰溝里,對世界歷史的認知打上了偏見的烙印,這就得不償失了。
何為“西方中心論”?
也就是將西方在歷史中的作用無限拔高,罔顧事實,乃至為其塑造一副“絕對真理”的金身,引讀者紛至沓來上前膜拜,同時對自己國家的歷史自慚形穢。
一戰之前,歐洲彌漫著一種盲目樂觀的情緒,認為通過大航海之后帶來的技術革命,以歐洲為火車頭,世界將進入極樂天國。
英國史學家湯因比生于19世紀末,他從小接受的歷史教育,就是對技術和殖民的無限歌頌,將世界歷史直接幻化為西方殖民史的贅疣,將西方世界視作高人一等的存在,刻意矮化世界其他民族,在他們眼中,世界史的演進仿佛內化于上帝絕對意志的“大計劃”之中。
西方中心論達到走火入魔程度的一個極化說法,就是——歷史的終結。
湯因比的童年時代,“歷史終結論”的說法雖未正式提出,卻已初具雛形,在技術革命的推動下,西方盲目樂觀,認為歷史已經走到了完美的句點,卻對殖民地上水深火熱的壓迫視而不見,更看不到各殖民帝國之間的結構性矛盾。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狠狠打了這些懷抱著“西方中心論”者的臉,雖然臉都抽腫了,但醒悟過來的人相當有限,一戰過后,西方人又瘋狂找補,稱一戰是終結所有戰爭的戰爭,潛臺詞是,“歷史終結”的人間天堂,隨著一戰的結束,將會降臨人間,從此世界再不會有戰爭。
言猶在耳,口血未干,誰料,短短二十一年后,更為慘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
二戰之后,西方中心論者啞火了很長一段時間,畢竟由歐洲引爆的這兩場世界大戰,給全人類帶來了滅頂的災難,面對橫尸遍野的慘狀,實在不好意思再鼓吹所謂的歷史終結后的“人間天國”了。
但這種“不好意思”,并未持續多久,1990年代前后,東歐劇變,蘇聯解體,隨著冷戰的終結,西方中心論者又開始蠢蠢欲動,其中的代表,就是學者福山的——歷史終結論。
自一戰前夕到現在,按照西方中心論者的說法,歷史已經終結了好幾次了,但每一次“歷史終結論”的提出,無一例外,全部被狠狠打臉。
由此可見,西方中心論的史學觀是存在嚴重問題的,但正如前面所說,我們當下仍然處在“西方語境”下,我們所接觸到的世界通史作品,幾乎無一例外,全都打上了“西方語境”的烙印。
幸運的是,這個“西方語境”占統治地位的時代已經快要終結了,冷戰是隨著蘇聯解體而終結,但冷戰時代的“話術”及其“意識形態”的真正終結,卻要更晚一些,具體來說,是在特朗普作為美國總統的第二個任期開始,才逐漸徹底崩壞的。
我們當下看到,“民主燈塔”等冷戰意象正被掃進歷史垃圾堆,世界重回大爭之世,新的轉機和閃閃星斗鑲嵌在東方的天空上,預兆著新的未來。
就在流毒百余年的“西方語境”進入崩壞解體的時候,如何挑選一部不受“西方中心論”荼毒的全球通史就成了當下中國人的迫切需求。
湯因比童年時的“西方盛世”在一戰的炮火中崩塌,讓他得以跳出“西方中心論”的窠臼,將歷史研究導向更為客觀的所在,這也是湯因比被公認為史學巨擘的原因。
然而,湯因比畢竟是舊時代的過來人,他的作品比起那些“西方中心論”的八股文,盡管氣象已大有不同,但仍然難以完全杜絕自認為“高人一等”的“西方語境”下的偏見。
我今天想給大家推薦的一本書,是稍晚于湯因比的歷史學家L.S.斯塔夫里阿諾斯的《全球通史》。
這本《全球通史》將整個世界看作不可分割的有機的統一體,從全球視角考察世界各地區人類文明的產生和發展,重點關注對人類歷史進程有重大影響的各種歷史運動、歷史事件及其相互關聯和相互影響,努力反映局部與整體的對抗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
湯因比評價,《全球通史》給了我強烈的現實感,它是一種思想武器,可以用來救治我們現在所面臨的由于陶醉于技術進步而產生的深重的精神危機,它有助于人們理解未來——包含各種可能性和選擇的未來。
讀書方面,我算個“書癡”,讀過的世界史不下幾十種,斯塔夫里阿諾斯的這本《全球通史》,當得上最大程度去除“西方中心論”毒素的一個版本,目前已出到第七版,涵蓋從史前到21世紀的恢弘視野。
在“西方語境”逐漸撤下帷幕的今天,作為一個把握時代機遇的中國人,了解世界的最有性價比的方法之一,就是找到一本足夠好的《全球通史》,然后去反復閱讀。
斯塔夫里阿諾斯的《全球通史》,就是這個“足夠好”的選擇,他在書中對中國的論述充滿洞見——中國有著歷久彌堅、非同凡響的政治統一,這種統一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因于中華文明特有的世俗主義,它是各大文明中唯一一個從未形成祭司階層的文明。
在“西方語境”逐漸消亡的時代,這本《全球通史》是每一個有志于通往未來新世界的中國人的思想武器和敲門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