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莆田大學城渭陽小吃街在西天尾鎮渭陽社區黨支部的精心打理下全面升級,成為美食與文化的新地標。
近年來,渭陽社區黨支部與駐地高校建立紅色黨建聯盟,推動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不斷探索社區黨支部領辦物業模式,通過出租流動攤位和盤活閑置商鋪,為商業街注入新的活力;同時實施沿街店面綜合提升改造工程,引進高品質商家入駐,從而提升商業街的煙火氣和時尚范兒。為加強管理,社區出臺了一系列創新制度,包括考勤管理、攤位輪換等,從而確保了攤位的公平經營和食品安全。
為了確保舌尖上的安全,管理員常態化定期檢查食材新鮮程度,追溯采購來源,并嚴禁售賣過夜食品。渭陽商業街廣場管理員林志明說:“我們絕不能在食品安全上有任何松懈,這是對學生們負責,也是對商業街的聲譽負責。”這些嚴格的措施,讓學生們在品嘗美食的同時,也吃得更放心。
渭陽社區是莆田學院拆遷項目核心區。2022年5月,渭陽社區完成全社區回遷工作。為了適應“村民變居民、民房變樓房”的新變化,讓回遷群眾安居樂業,社區黨支部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共治共享為抓手,在網格治理、小區管理、就業服務、民生保障等方面下足“繡花”功夫,寫好渭陽民生福祉“大文章”。比如建立“黨建有聲墻”“社區黨支部-單元黨小組-樓棟黨員中心戶”三級聯動組織體系,對社區89名黨員實行分類管理,攜手駐地高校建立紅色黨建聯盟,推動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謀發展。新建黨群服務中心,綜合設置黨群服務、協商議事、文娛休閑等功能,健全一口受理、一門服務、首問負責等制度。
成立紅色物業公司,探索社區黨支部領辦物業模式,由社區黨支部書記擔任物業法定代表人,物業公司為符合條件的52名居民提供轉產就業崗位;按照“留資產不留資金,搞物業不搞經營”的思路,規劃整合出租流動攤位,年創收20萬余元,盤活社區閑置商鋪1500平方米,為集體創收達40萬元;實施沿街店面綜合提升改造工程,引進高品質商家入駐,使商業街更有商業味。
大力實施“黨建引領、夯基惠民”工程,優化3個網格、71個單元。在公寓區實行“雙單元長”,由莆田學院在校大學生志愿者擔任樓棟學生“單元長”,方便大學生群體相互溝通、對接需求。建立“黨員核心戶+家庭鄰里哨+物業專員崗”的微網發現機制,發揮網格化治理前哨作用,實現“防患未然、共治善治”目標。
建立社區少兒活動中心,開設“四點半課堂”,探索“家校社”共育新路徑,為孩子提供課業輔導、興趣培養等;開辦長者食堂,提供送餐上門服務,定期開展老年群體開展文化娛樂、健康義診等系列活動,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推行“黨建+志愿服務”模式,開展“我家有黨員”掛牌活動、“黨員敲門”行動等,以居民需求為導向,扎實推動志愿服務活動提檔升級。
深化校地融合,推動社區經濟“富起來”。立足區位優勢,全面深化與莆田學院共建,建設可容納200名大學生的電商創業基地,為大學生提供電商創業項目服務,讓大學生留下來創業;精準對接莆田學院物業集團、周邊工業服務業企業等,讓社區居民實現就近就地就業。
一件件一樁樁看似細小實則感人的事例,讓人感受到渭陽是一個有溫度的社區,社區黨支部是一個有戰斗力的堡壘。
來源:莆田晚報全媒體記者 錢碧云
責編:徐寅生
編審:崔玉輝
審核:嚴紹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