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中國民用航空局向廣東億航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與合肥合翼航空有限公司同時頒發全國首批載人類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運營合格證(OC),標志著中國低空經濟正式開啟 "載人時代",城市空中交通商業化進程邁入新階段。
此次獲證的兩家企業均為億航智能旗下運營主體,其中合肥合翼航空由合肥市國資平臺與億航智能合資成立,系安徽省首家專注城市空中交通運營的企業。其運營的EH216-S型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此前已斬獲全球首個載人電動垂直起降(eVTOL)飛行器的型號合格證(TC)、生產許可證(PC)及標準適航證(AC),成為行業內唯一"四證齊全"的產品。該機型累計完成超6.4萬架次安全飛行,在技術成熟度與商業化準備度方面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根據民航局審定標準,持有運營合格證的企業可在指定區域內開展付費載人服務。即日起,廣州、合肥兩地市民可通過官方渠道預約低空游覽、城市觀光等飛行體驗。未來,運營商將逐步拓展城市通勤、應急救援等多元場景,推動"空中公交"模式落地。億航智能同步啟動全國布局,計劃三年內聯合中建、中交等企業,在100個城市及 5A 級景區建設綜合航站樓,構建覆蓋 "文旅 + 交通 + 應急 + 物流" 的低空服務網絡。
"運營合格證的頒發,標志著我國在低空經濟領域實現從'造得出'到'飛得好'的跨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通用航空產業研究中心主任高遠洋指出,此次突破不僅為全球低空飛行器商業化提供"中國方案",更通過監管創新為后續產品研發掃清障礙。深圳市航空業協會專家譚超塵分析,隨著審批流程優化與基礎設施完善,低空消費有望成為新型經濟增長點,預計 2035年國內市場規模將突破4500億美元。
當前,廣東、安徽等地已出臺專項政策支持低空經濟發展。合肥市明確將在駱崗公園等區域建設運營中心,強化空域管理與安全保障體系;廣東省則規劃開通大灣區跨境低空航線,探索"陸空立體交通"新模式。業內人士表示,隨著技術迭代與法規完善,"打飛的"有望在未來五年內成為城市出行新選擇,為智慧城市建設注入新動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