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環球時報消息,特朗普對伊朗發出“最后通牒”,要求伊朗“完全拆除”核計劃。幾乎同時,3月14日,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主持會議,俄羅斯副外長里亞布科夫、伊朗副外長加里布阿巴迪,坐到了一起。這般緊密的外交互動,背后蘊含著復雜且微妙的國際關系博弈,也凸顯出中俄伊三國在當前國際局勢下的戰略協作。
特朗普此番“最后通牒”并非無的放矢。自2018年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后,美伊關系便陷入緊張對峙的深淵。特朗普政府長期奉行對伊朗強硬政策,試圖通過極限施壓,迫使伊朗在核問題、地區影響力等方面做出符合美國利益的讓步。
伊朗(資料圖)
其所謂“完全拆除”伊朗核計劃的要求,本質上是要徹底消除伊朗在核領域的自主能力,進而鞏固美國在中東地區的絕對主導地位,重塑有利于美國的地區秩序。美國在中東地區擁有諸多戰略利益,如保障石油供應穩定、維護盟友以色列安全等,而伊朗憑借其地緣位置、軍事力量以及在地區事務中的影響力,被美國視為實現這些目標的重大阻礙。
伊朗在面對美國的強大壓力下,處境艱難。經濟上,美國持續的制裁措施如同沉重枷鎖,嚴重阻礙了伊朗的對外貿易、能源出口以及金融往來。伊朗石油出口量銳減,大量資金無法正常流轉,國內經濟發展遭受重創,民眾生活也受到嚴重影響。安全層面,美國不僅在波斯灣地區頻繁進行軍事部署、開展軍事演習,還對伊朗周邊盟友施加影響,壓縮伊朗戰略空間,伊朗時刻面臨著潛在軍事威脅。
聯合國(資料圖)
在此困境下,伊朗火速訪華,彰顯出其尋求外交突破與支持的急切訴求。伊朗深知,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國際事務中秉持公正立場,且與伊朗保持著長期友好合作關系。伊朗期望通過與中國深入交流,一方面推動國際社會重視美國制裁對伊朗造成的不公,促使美國回歸理性對話軌道;另一方面,加強與中國在經貿、能源、安全等多領域合作,緩解經濟壓力,提升自身應對外部威脅的能力。近年來,中伊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合作成果豐碩,從基礎設施建設到能源貿易,雙方合作不斷深化,為伊朗經濟注入活力,也為兩國戰略伙伴關系奠定堅實基礎。
與此同時,俄羅斯在伊核問題及中東事務中也扮演著關鍵角色。俄羅斯與伊朗地緣相近,在能源領域存在諸多共同利益,且在軍事技術合作方面淵源頗深。長期以來,俄羅斯堅決反對美國單方面制裁伊朗的行徑,認為這嚴重破壞了國際秩序與地區穩定。在伊核協議簽署及后續維護過程中,俄羅斯積極斡旋,推動各方通過對話解決分歧。此次面對特朗普的“最后通牒”,俄羅斯與中國、伊朗立場相近,三國基于維護地區和平穩定、尊重國際法與國際關系準則的共同理念,加強戰略協調。
伊朗總統(資料圖)
在近期的外交互動與溝通中,中俄伊三國就伊核問題及地區局勢深入交換意見。三國達成共識,強調伊核協議對維護地區與全球安全穩定的重要性,敦促美國摒棄單邊主義行徑,重回伊核協議框架。三國聯合聲明指出,任何通過武力或極限施壓解決國際爭端的做法都不可取,各國應通過平等對話與協商化解矛盾。這種合作不僅是對美國霸權行徑的有力回應,更為地區安全穩定提供了新的保障機制。從國際戰略格局角度看,中俄伊合作有助于平衡美國在中東的影響力,打破美國一家獨大的局面,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平、公正、多極化方向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