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援引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3月27日報道,美國海運承運商大西洋集裝箱運輸公司(ACL)首席執行官安德魯·阿博特警告稱,這一對華“毒計”,將迫使中國制造的船舶遠離美國,進而導致全球供應鏈失衡,并將運費推高至新冠疫情暴發以來的最高水平。“這對美國出口商和進口商的打擊比任何其他國家都大,”阿博特接受CNBC采訪時表示,“如果發生這種情況,我們將破產,不得不關閉公司。”
據媒體此前的報道,白宮的一份行政命令草案顯示,美國計劃對任何包含中國建造或懸掛中國國旗的船只停靠美國港口收取額外的停靠費用,費用甚至高達150萬美元一艘,折合約1000萬人民幣,特朗普政府聲稱此舉可以遏制中國的造船業,并推動美國本土造船業發展。
但是這條行政令草案也引發了全美多行業的擔憂,他們在近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舉行的聽證會上警告稱,美國總統特朗普要“重振美國造船業”計劃可能會適得其反。
中國造船能力(資料圖)
自特朗普于今年登上總統之位以來,一直將中國視作最大敵手的他就開啟了處處“挑刺”的模式,不但在關稅方面對中國下手,而且還挖掘出了一條巨額的生財之道。倘若針對駛入美國港口的中國船只,每次都收取150萬美元的“服務費”,若該計劃得以施行,將為美國增添巨額的收入。即便如此會導致進入美國的中國船只數量有所減少,美國也不會遭受太大的損失,畢竟這也使得中國商品的輸入量降低了,從而保護了美國本土的生產市場。
可就算美國采取了針對措施,也不會對中國造船業產生太大影響,畢竟我們占據了一半的市場份額,不管是生產成本還是技術上都遙遙領先,不是美國輕易就能撼動的。況且全球海運也不是美國說了算,那項草案也規定了是中國船只停靠在美國港口上,才會加收停靠費,停靠在別國港口的話,美國也根本管不著,況且就算中國造船業受到了打壓,導致訂單流向其他國家,美國造船業也不會因此有所好轉。
中國造船能力(資料圖)
這種背景下,制裁非但無法振興美國造船業,反而切斷了航運公司賴以生存的船舶來源。以ACL為例,該公司承擔了美國一半以上建筑設備、空客機翼對歐運輸,其破產將直接沖擊美國制造業和國防供應鏈。也就是說,特朗普的這項舉措帶來的威脅會從經濟領域開始,蔓延至各個領域。特朗普的毒計,一不能對中國造船業和中國航運造成重大打擊,二不能倒逼美國造船業在短時間內復興,三不能給美國帶來更多收益,反而將沖擊美國經濟和各行各業。
美國最大的遠洋貨運公司Seaboard Marine的首席執行官愛德華·岡薩雷斯于聽證會上坦率地講道:“我們船隊當中三分之二的船只都是中國制造的,要是強行進行替換或者繳費,公司就會直接破產!”美國航運業的核心競爭優勢早就與中國緊密相連了。有數據表明,全球干貨船有80%是中國制造的,在美國港口每年1.5萬億美元的貿易額里,集裝箱運輸有95%都要依靠中國的船只。要是中國的船隊撤回去,美國的出口商就連貨物都無法運出了。
中國造船能力(資料圖)
彭博社24日表示,美國企業已經對特朗普政府發出警告,一旦實行的話,在美國將引發“世界末日”一般的災難。第一個嚴重后果就是全球航運企業正加速調整航線以規避美國港口。馬士基、地中海航運等巨頭計劃將中國制造的集裝箱船調離美國航線,轉向歐洲或亞洲港口,導致美國港口吞吐量下降;第二個后果是收費標準的模糊性將引發大量訴訟,船東與承租人之間的合同糾紛預計激增,導致美國進口商品價格普遍上升3%-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