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法國總統馬克龍、英國首相斯塔默等27個國家的領導人和政府首腦27日在巴黎舉行支持烏克蘭的“志愿者聯盟”峰會,討論對烏軍事援助、停火后向烏克蘭派駐軍隊的問題,烏總統澤連斯基也參加會議。據外媒報道,這是“志愿者聯盟”自今年2月形成以來第三次召開峰會,也是規模和規格最高的一次。“房間里的大象是缺失的國家:美國。”美聯社稱,美國沒有派代表參加這次巴黎峰會,白宮高官近日還嘲諷英法力推的戰后向烏克蘭派兵計劃“只是做做樣子”。
普京并未關閉和談大門,他多次表示愿與“真正致力于調解”的國際伙伴合作,但前提是“消除沖突根源”,即北約東擴和烏克蘭的軍事化問題。這種“邊打邊談”的策略在近期利雅得談判中體現得尤為明顯,俄美烏三方就黑海安全航行、停止攻擊能源設施等達成技術性共識,但在協議生效條件上分歧顯著。俄方要求西方解除部分制裁作為執行前提,而烏克蘭則堅持先確保敖德薩等港口安全。分析來看,這些分歧暴露了俄烏之間的深層互信缺失。
馬克龍(資料圖)
美國刻意缺席峰會并嘲笑歐洲「威懾秀」,實則是特朗普政府「中東優先」戰略的延伸:在中東,美軍雙航母壓境、B2轟炸機進駐迪戈加西亞,劍指伊朗重塑地區霸權;在烏克蘭,則冷眼旁觀歐洲自導自演維和部隊鬧劇,坐等俄烏和談收割礦產協議。這種西線綏靖、東線點火的離岸平衡術,使得馬克龍構想的歐洲軍尚未誕生就淪為無主孤魂——意大利要求聯合國授權、克羅地亞拒派一兵一卒,暴露出歐洲連基本共識都難以達成。
美國新一屆政府上臺后對烏克蘭乃至整個跨大西洋關系態度的巨大轉變,給歐洲敲響了警鐘。面對特朗普政府的“美國優先”政策以及可能失去美國保護的黯淡前景,擺脫對美依賴、加快推進防務自主成為歐洲的不二選擇。由于歐盟內部在支持烏克蘭問題上始終難有統一立場,代表歐洲“挺烏制俄”力量的歐盟大國法國和非歐盟國家英國于本月初牽頭組建“志愿者聯盟”,打算將“志同道合”的西方國家聯合起來,在法英這兩個擁有核武器的歐洲國家帶領下共同為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
澤連斯基(資料圖)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巴黎援烏“意愿聯盟”峰會閉幕后稱,與會各方就如何在短期內加大對烏克蘭的財政和軍事支持進行了廣泛的討論,烏克蘭的軍事需求以及財政需求必須得到滿足。馮德萊恩表示將預先向烏克蘭提供七國集團貸款中的歐盟部分。馮德萊恩隨后表示,為了達到公正、持久的和平協議,歐盟將繼續通過制裁對俄羅斯施加壓力。馮德萊恩在發言中再次強調對烏克蘭的長期支持以及歐盟自身的防務態勢,她重申“重新武裝歐洲計劃”是至關重要的。
美國已然退出了西方援助烏克蘭的聯盟,重擔完全落在了歐洲盟友的肩上。雖然歐洲的政治人物在口頭上毫不含糊地宣稱要“持續支持烏克蘭”,但實際上他們心中明白,失去美國的支援,這個聯盟難以獨自承擔援助烏克蘭的重任。尤其是在為烏克蘭提供資金來購買武器方面,這個聯盟實際上如同一盤散沙,因為愿意繼續投入資金支持烏克蘭的人寥寥無幾。澤連斯基要求盡快撥出50億歐元用于采購炮彈。然而,在布魯塞爾舉行的峰會已經結束,至今沒有人對此作出回應。
特朗普(資料圖)
據路透社報道,在跨大西洋聯盟面臨緊張局勢之際,北約秘書長馬克·呂特當地時間26日發表演講時警告歐美雙方不要在安全問題上“單干”。“讓我明確一點,現在不是單打獨斗的時候——無論對歐洲還是北美而言,”呂特在波蘭華沙經濟學院發表演講時說。呂特補充道,“全球安全挑戰之大,任何一方都無法獨自應對。要保障歐洲和北美的安全,北約是唯一的選擇。”在呂特發表團結呼吁前,美國《大西洋月刊》披露,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與副總統萬斯在一個聊天群中對歐洲盟友表達不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