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家金融監管總局下發一個文件,名叫《關于發展消費金融助力提振消費的通知》。
從這個文件名稱,我們就能知道這是什么方向內容了。
這個文件發布之后,各個商業銀行貸款電話也多了起來,銀行app的貸款推送也多了,都是讓大家貸款的。去看了一下,貸款額度確實提高了,利率降低了,同時還款時間也拉長了。
消費貸款,這件事在過去幾年,是有點灰度的,雖然說過去也有針對性地降利率,但從沒有這么大范圍過,所以這一次發生這么大的變化,還是值得我們聊一聊。
這次從宏觀層面來看,屬于是一次貨幣放水。政策從商業銀行這個出口,直接放水給民間,鼓勵老百姓貸款消費。
我們關注這件事主要是兩個影響,一是消費貸新政出來之后,老百姓真的會大量貸款嗎?
同時這個問題之后,也要問,這次消費貸的寬松,是否真的會給今后的經濟帶來復蘇呢?
一、消費貸新政的內容、目的
這次消費貸調整,核心就三個字:更便宜。
個人消費貸最高額度從30萬漲到50萬,互聯網消費貸從20萬提高到30萬,最長還款周期直接拉長到7年,貸款利率更是刷新了歷史新低,比如北京銀行2.5%、寧波銀行2.49%、四大行基本都在2.8%左右。
昨天銀行還各種擔心你貸了款會有風險,今天銀行恨不得你趕緊借錢。在此之前,消費貸可是個危險詞,監管盯得緊,銀行自己也收得嚴。為什么現在銀行自己主動降利率,甚至拉著大家借錢呢?
最主要是經濟需要刺激,當下內需消費對與GDP的貢獻率已經越來越大,如果說前些年還能靠搞基建投資來拉動GDP,那么現在基建投資的作用越來越小了,而且真正落實到各個城市,也沒有那么多能帶來更優質的基建可以建設了。
在去年的經濟數據里面,GDP總量134.9萬億,其中消費就有48.8萬億,占比36%。而在發達國家,這個數據普遍在60%左右。所以政策很急切的想要刺激老百姓消費。
其次,是銀行的錢也“憋不住了”。2024年第四季度,銀行的凈息差只有1.52%,基本貼著盈虧線。今年前兩個月,居民新增貸款才547億,同比下跌86%。這說明,銀行的錢也一直趴在賬上,放不出去,銀行的基礎業務收入,就是存貸款業務,有人把錢存過來,他們在把錢以更高的利率貸出去,賺取利息差。所以這次的消費貸新政,其實也成了銀行的一根“救命稻草”。
從政策層面開始推動全面的低利率刺激,會讓大家更愿意借錢。2.49%的貸款利率,意味著50萬貸款7年,每個月只要還6500元,看上去壓力小了不少,也會促進更多在今天資金緊張的人選擇貸款。
除此之外,在政策上還有兩個問題,是所有人都可以拿到嗎?這種超低利率會一直持續嗎?
首先,低利率不一定一直有。現在的低利率,很多是針對新客戶的,老用戶想享受同樣的優惠,沒那么容易。因為銀行雖然想貸款出去,但是更重要的是控制風險,過去幾年,網貸、信用貸的違約率一直在上升,招聯消費金融最近38億壞賬打包甩賣,折價率在0.3附近,這意味著原本100塊的債務現在只值3元,這說明銀行也在承擔更大的風險。所以如果消費貸規模過大,不良率上升,銀行還是可能會收緊政策。
貸款有個現象,額度、利率等優惠政策往往都是流向不需要貸款的人。而真正需要貸款消費的人,可能并不具備還款能力。因為貸款額度等,本身對標的也是個人的收入和資產。
所以消費貸新政真正瞄準的人群,既不是窮人,也不是富人,而是廣大中產!
二、消費貸新政民間影響
老百姓會不會借錢消費,這件事的難點不是它是否有足夠的額度或者利率是否足夠低的問題,而是“敢不敢”借錢消費。
敢于借錢消費的人,都是對自己未來的收入有良好預期的,收入穩定是最基本的要素。
所以本次的消費貸新政,其實是和前段時間的一個文件相輔相成的,那個文件名叫《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在那個文件當中,提振消費的第一項,就是穩就業穩收入。
所以,本次這個消費貸新政的推出,僅僅是整個政策促消費系統中的一環。
從消費貸新政的一些利弊和范圍之后,我們大概就能知道,新政可能不會帶來太多的新增消費群體,但是可能會帶來更多的消費金額。它會促進原本就打算消費的人,消費更多。
比如,你原本打算今年攢錢,明年買輛車,今天消費貸額度高了利率低了,所以可能今天就貸款買了一輛。把未來可能有的消費行為提前到今天。
再就是,可能這個人原本打算買輛10萬的車,但是因為消費貸新政,所以也愿意貸款幾萬,買一輛15萬的車。把未來可能有的消費金額提前到今天。
所以新政的推出,確實是會帶來很大一部分人的貸款需求增加。這種變化,對于政策來說,其實就屬于刺激生效了。
鼓勵大家加杠桿,本質上是今天就花掉你未來的錢,而這些錢,在當下便會立馬成為另一邊的那個人今天的收入。
我們先看一組宏觀數據,是中國的宏觀杠桿率。以2024年一季度的數據為例,中國企業部門的宏觀杠桿率已經高達174%,而居民端只有64%(如圖)。二者之間差距非常大。
所以如果最后政策生效明顯,反應在宏觀數據變化上的時候,我們就會看到,居民端的宏觀杠桿率會出現增加,企業端的宏觀杠桿率會有所降低。
三、消費貸的寬松會帶來經濟的復蘇嗎?
所以,我們又落到下一個問題上,本次消費貸新政的寬松會帶來經濟的復蘇嗎?
對于政策而言,這種短期“提前消費”的作用一定是管用的,能直接拉升一部分數據。
如果政策生效明顯,今后幾個月里,我們就會看到宏觀消費數據和居民貸款數據出現明顯變化,但是能持續多久,我們暫時存疑。中國的居民杠桿率和企業端的杠桿率之間的差值空間,其實正是本次消費貸政策的想象空間。
如果短期消費刺激讓經濟活躍度提高,同時反饋到企業端收入增加,人們就業也開始穩定,那么經濟有可能借此進入正向循環。
但如果居民收入沒有明顯增長,而大家的杠桿率卻一路上升,那就不太好看了。因為這意味著,今天的消費增加,只是換來了未來更高的還款壓力。那就可能會出現類似于歐美的“消費透支困境”。反倒會讓未來的消費增長后勁不足,影響了長期經濟。
從歷史經驗來看,一般是當居民杠桿率超過70%-80%的時候,消費增長才會遇到瓶頸。
所以,本次政府的政策推行,不能只看促消費,在這同時也把穩就業穩收入等事情一并做好,那今后就有機會走向復蘇。
結尾:
從指標上來看,當下的環境如果真的走向復蘇,我們首先一定會看到CPI和PPI的回暖,這是本次GDP恢復的重要先行指標。而這些也會反饋在資本市場里,如果經濟復蘇預期明顯出現,商品市場里便有很大概率會出現集體性回暖行情。
換句話說,消費貸的寬松,其實本質就是讓廣大中產消費,一是緩解當下產能過剩的各個行業產業,二是給企業降降杠桿,三來拉動一下數據。
有多大用,只能后續宏觀數據再發布的時候,通過一些重要指標來評判。
消費這種事,鐵定不能單靠消費貸來支撐。政策的根源也只是希望通過這種強心針的方式讓經濟盡快回到原本的良性循環中。這,才是一切的目的。
我是老丁,朋友們,下期見!
數據來源:
《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
《關于發展消費金融助力提振消費的通知》
《優化消費環境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
國家統計局
央行金融統計數據
交通銀行、招商銀行財報
招聯消費金融不良貸款數據
各大銀行官網消費貸產品信息
中國銀行業協會報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