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汪名照為孩子們科普血防知識。
他被疫區群眾親切地稱為 “釘螺活地圖”,是同事們眼中的“拼命三郎”。自1998年從皖南醫學院臨床專業畢業投身血防事業以來,這位扎根基層二十七載的 “老血防”,用青春與汗水書寫了“除小蟲、驅瘟神”的奮斗史,他就是桐城市血防站血防科科長汪名照。
從“新兵”到“活地圖”
1998年,24歲的汪名照大學畢業進入桐城市血防系統,從基層血防組資料員起步。分配工作當年,全市5個基層血防組條件艱苦,新渡、掛鎮、青草等地交通閉塞,但他一頭扎進疫區,白天跟著前輩查螺滅螺,夜晚走村串戶登記疫情。“那時候騎著自行車,走過了每個血吸蟲病流行村的田埂。” 汪名照回憶道。二十余年風雨無阻,他踏遍了桐城市所有釘螺孳生地,將全市螺情熟記于心,成了名副其實的 “活地圖”。
從“執行者”到“領航人”
2007 年,基層血防組合并搬遷至城區,汪名照被任命為第一血防組副組長。面對8個鄉鎮48個個血吸蟲病流行村的防治重任,他帶領團隊推出“季節性防治 + 精準施策” 模式,白天實地督導,夜晚伏案整理數據。2014年,桐城市提前實現血吸蟲病傳播控制標準;2019年,全市達到血吸蟲病傳播阻斷標準,部分鄉鎮率先消除血吸蟲病;2020年至2024年,6個鄉鎮34個血吸蟲病流行村接連達標,疫情降至歷史最低,這個來之不易的防治成果,見證了每個血防人艱辛付出和不懈努力。如今,作為血防科科長,他正帶領團隊沖刺2025年全市消除血吸蟲病的終極目標。
從“攻堅者”到“傳承者”
“血防工作容不得半點馬虎,每一個數據背后都是群眾的健康。”汪名照始終以釘釘子精神深耕業務。在“十二五”至 “十四五”規劃中,他主導制定《桐城市血吸蟲病消除行動計劃》,推動“查滅螺-傳染源管控-健康教育”三位一體防控體系落地。面對人員老化、任務加重的挑戰,他帶頭加班加點,將防治資料電子化、標準化,培養年輕骨干,確保防控工作不斷檔,成為桐城“智慧血防”的開創者。
“群眾的笑臉,是我堅守的動力”
2009年,汪名照在新渡鎮走訪時,發現一名因肝硬化消化道出血住院的老年患者。鑒于其來自血吸蟲病非疫區楊樹店村,易被漏檢,汪名照主動上門宣講血防知識及救治政策,經專業鑒定確認符合晚期血吸蟲病救治條件。該患者自2009年4月啟動救治,享受年度免費治療直至2023年去世。
在汪名照的工作日志里,密密麻麻記錄著疫區群眾的冷暖:幫孤寡老人聯系醫療救助、為養殖戶講解圈養政策、給孩子們科普血防知識…… 他常說:“血防人不僅要治病,更要治心。” 如今,看著曾經談“蟲”色變的村莊變成安居樂業的家園,他坦言:“所有的苦累都值了。”
二十七載春秋,汪名照用腳步丈量疫區土地,用初心守護群眾健康。他的故事,是桐城市血防事業跨越式發展的縮影,更是新時代基層衛生工作者的精神寫照。問及未來,這位鬢角微白的“老血防”目光如炬:“2025年消除血吸蟲病的沖鋒號已經吹響,我們定當背水一戰,向黨和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答卷!”
▌來源:
▌責編:木子 小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