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歲,正是闖的年紀。
一頭銀發,神采飛揚,發絲隨著海風的起落,竟靈動俏皮,就像海浪中躍動的銀色絲線,散發著迷人的光芒。當葉童站上《乘風2025》的初舞臺,彈幕上早已是一片驚呼。
而本周剛剛播出的一公競演,她和泰籍演員努恩、青年歌手李藝彤載歌載舞,踏沙而來,以一曲《平凡之路》收獲了屏幕內外眾多觀眾的喜愛。
同一首歌,三個人唱出了三種不同的味道。歌詞里那句“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也穿過人山人海”,更像是葉童自己的獨白,再配上她渾厚的嗓音,故事感盡顯。
“三十而歷,乘風天地間。”和前五季不同,《乘風2025》將側重點放在了“歷”,鼓勵女性“多一種經歷”,并將舞臺搬至了戶外,以天地為幕。30位“姐姐”將以游牧的方式,在五處絕美之境中完成一場場競演,一次次歷險。初舞臺和一公舞臺便將地點選在了海南陵水,可謂是真正的乘風破浪。
《乘風》系列節目播出以來,一直備受關注,而節目對“她力量”的探討和展現,也在變得深刻。
“我的皺紋,還有我的白頭發也變多了,可是這都是我愛笑和我智慧的痕跡。我覺得我對自己充滿信心,因為我就是為了乘風破浪而來的。”初舞臺上,葉童在面向大海做自我介紹時,細數了20歲、30歲、60歲的自己。
作為《乘風》系列節目播出以來年齡最大的嘉賓,葉童的出現,本身就是對“三十而歷”的一種詮釋。她身上既有著歷經千帆后的松弛,又保持著對這個世界,以及對周遭年輕人、新事物的好奇。尤其是在聊到本季要在大自然間完成競演時,她的言語和神情是雀躍的,充滿期待的。
面對“是否認為自己融入不進年輕姐姐的話題”的犀利提問,葉童沒有絲毫波瀾,相反很多時候她才是那個打破溝通沉默的人和能量輸出者。當95后李藝彤談及因負面評價不夠自信時,她會說“人生不是要和別人計較,人生就是要好好地、友好地和自己在一起,過下去”。也會在一公賽前秀考核前,出現在舞蹈訓練室,一遍遍緊跟上音樂節奏,熟記下每個舞蹈動作,記憶力和表演力不遜于任何一位年輕“姐姐”。有網友表示,滿頭銀發的葉童,治好了我的年齡焦慮。
同樣讓觀眾感嘆擁有“乘風破浪態度”的還有一位姐姐,59歲的香港演員鄧萃雯。一句“來都來了”,她說得云淡風輕,但也下定了既然做就要做好的決心。她會主動要求加時訓練,也會從行李箱里抽出一個“堅持到底”的口號牌,給隊友驚喜,也給自己加油打氣。
而她和侯佩岑、管樂組成的30、40、50組合,竟碰撞出意料之外的火花。或許是因為走過來時路,鄧萃雯有很強的共情力。在管樂為隊內爭取一公賽前秀名額焦慮不安時,她第一時間感受到的是年輕人在外打拼的不易。所以,她選擇留在訓練室,陪伴著管樂練習,給予她安全感。如果說,30歲前面的路還有很多未知,40歲逐漸學會接受自己的好與不好,那么50歲,鄧萃雯希望可以把自己的經驗分享出去,用生命影響生命。
雖然節目中“姐姐”們的年齡差跨越30余年,但她們對于年齡的看法,有一種跨越代際的“默契”,那就是享受每個時期的自己,坦然正視每個人生階段里泛起的波瀾。因此,真正的乘風破浪,不是對抗歲月,而是在每個年齡都能逐風踏浪,就像在浪潮中站定的身影,遠比風平浪靜時更動人。
不被定義的“她”,馴服“不可能”的浪
對于30位“姐姐”來說,此次在《乘風2025》的旅途,又何嘗不是為自己的人生經歷,再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在已經播出的節目內容里,海風、陽光、身后的海浪成為了舞臺的一部分,在為競演增色的同時,也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性。
由張小婉、李晟、李嘉琦帶來的歌曲《野人》,在一公小考評級拿到了SuperA的好成績,但在正式競演時并不順利。海風裹挾著舞臺上的布,絆倒了表演中的張曉婉,不過她踩著音樂節拍,快速調整了回來。三個人處變不驚地完成了競演,如果不是她們在后臺采訪中提到,很多網友并未發現其中的異常,甚至有不少人發彈幕表示,“這不是設計好的嗎?我還感嘆摔得好漂亮”。在李晟看來,有時候舞臺上的小狀況,反而是有生命力的一筆。
如果說節目里,每個鏡頭捕捉的葉童都是微笑水印,那“小燕子”李晟則是在角落里暗自努力的“枯葉蝶”。
在一公競演前,節目組特別設置了賽前秀加分賽,10組、30位“姐姐”僅有5個名額。她們要在24小時內學會歌曲《Girl On Fire》的舞蹈,以在考核中勝出,通過參加賽前秀為自己所在的團隊爭取更多的乘風值。為了競逐這次機會,超過半數的“姐姐”都來到了舞蹈訓練室。
其中,站在隊伍最后一排的李晟,引發了網友們的高度關注。因為只要有鏡頭掃過,都能看到她在角落里反復練習。但她似乎不介意自己被網友調侃為“背景板”。在李晟看來,努力會被看見。面對競演的壓力,她更專注于把每次舞臺做好。當被網友投票至斷層第一時,李晟在表達感謝的同時,更表示“路還長,繼續跋涉”。
或許這才是乘風破浪的意義,在一次次努力突破中,你會看到自己可以綻放出不一樣的色彩,也終將會被更多的人看到。其實,本季節目里寶藏姐姐還有很多。
來自回春丹樂隊的和聲歌手劉禹彤,不僅聲音自帶質感,還是一位隱藏的能力舞者,從初舞臺以一曲《逆光》驚艷眾人,再到作為組內代表參加賽前秀,她接連帶給觀眾驚喜,很多人都因此記住了這位酷姐姐。對于劉禹彤而言,從聚光燈外走向舞臺中央,本身就是一種挑戰。
擁有《我不是黃蓉》《哎呀》等多首代表作的王蓉,唱跳實力不減,一開口便把不少人拉回了自己的青春歲月,但她對于全新的團體合作舞臺沒有絲毫懈怠。而節目里的另一位“小燕子姐姐”、少兒節目主持人譚薇,在即將40歲時選擇重新再出發。她希望通過自己的經歷,告訴那些看著自己節目長大的“小朋友”,不要害怕長大的了世界。
此外,還有來自二次元領域的卡琳娜,旅行自媒體博主房琪……無論是于她們自己,還是于觀眾,這些“姐姐”站上“乘風”的舞臺,就是在突破圈層,打破“不可能”。即便是對于唱跳出身的吳宣儀、宋妍霏而言,也并非完全在舒適區,因為她們此次要面對的舞臺和評級,充滿了不確定性。
就像《乘風2025》立意片里的文案所說,“乘風第六年,我們決定走出攝影棚,撥動經緯度,去沒有天花板的地方。”不設限的人生,才會乘風破浪,“她力量”是多元的,而“她”也是不應該被定義的。
因此,在本季節目里,我們看到的是更多元化的女性群像。每一位“姐姐”都是特殊的存在,都在自我探索的路上,尋找新的生長面,馴服“不可能”的浪,并在與彼此的碰撞中,相互吸引、相互影響。不僅如此,她們在節目內外的突破,也在慢慢打破大眾對于她們背后職業、標簽的刻板印象。
“吹過了,路依然遠,你的故事講到哪兒呢?”對于每位“姐姐”,每位女性來說,故事從來都是未完待續,而每一站都很精彩。
作者:劉蕾
編輯:馬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