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本文成于3月28日。
【正文】
在市場聚焦4月2日特朗普推出系統性關稅政策之際,本文嘗試對于1897-1901年擔任美國總統的威廉?麥金萊(William McKinley)進行介紹,以便于理解特朗普2.0時代。
一、特朗普極其推崇麥金萊總統
(一)特朗普自參加競選以來,便對美國歷史上另一位總統推崇備至,即在美國歷史上號稱“關稅之王”的美國第25任總統威廉?麥金萊。例如,在今年1月的就職演講上,特朗普便盛贊麥金萊通過“才智與關稅”讓美國變得非常富有,是一位“偉大的總統”。再比如,在2024年9月的密歇根州市政廳會議上,特朗普便指出“在1890年代,我們國家可能是歷史上最富有的時期,因為我們實行了關稅制度。你們知道當時的總統麥金萊嗎?”
(二)2025年1月20日任職當天,特朗普便簽署行政命令“Restoring Names That Honor American Greatness”,將北美最高峰重新命令為“麥金萊山”(1917年曾命令、2015年奧巴馬政府將“麥金萊”之名從聯邦地名體系中移除),以紀念其為美國奉獻生命的壯舉及為保護美國利益、為全體美國人創造巨大財富的歷史功績。
在該行政命令中,特朗普不吝溢美之詞,直言麥金萊帶領美國在美西戰爭中取得勝利,并帶領美國實現經濟快速增長與繁榮(包括領土擴張),其倡導關稅保護美國制造業,推動美國國內生產,將工業化和全球影響力提升至新高度。
二、麥金萊時期的重要事件(一)麥金萊生平簡介
1、麥金萊(1843年1月29日至1901年9月14日),于1897-1901年期間擔任美國第25任總統。1877年10月,麥金萊第一次進入國會,開始步入政壇,并在其第一個議員任期內便開始鼓吹提高關稅、支持保護主義,成為關稅問題上的專家。
2、在1896年的總統舉行中,麥金萊通過宣揚增強中央政府權力、設立保護性關稅和維持金本位制度等施政理念擊敗了民主黨人威廉·詹寧斯·布萊恩,當選美國第25任總統。這場選舉被視為是一場重新轉型的選舉,改變了美國內戰后固定的政治格局,使共和黨從此獨霸總統寶座至1932年。
3、1900年11月,麥金萊通過倡導無政府主義、經濟繁榮與自由鑄銀等政策主張再度當選為美國總統,而西奧多·羅斯福則成為副總統候選人并在其任期內啟動了巴拿馬運河的建設。1901年9月5日,麥金萊總統在演說中聲稱要和各國簽署互惠條約(這被視為其第二任期的政策基調),不過隨后便被名叫里昂·喬戈什的無政府主義者刺殺身亡,副總統西奧多·羅斯福頂替了他總統的位置(于1901-1909年擔任美國第26任總統)。
4、麥金萊時期推出了很多至今看來仍具有標志性的政策,包括1897年支持共和黨議員納爾遜·丁利提出的丁利關稅法案、1900年確保國會通過金本位法案、1898年吞并獨立的夏威夷共和國并在美西戰爭中迫使西班牙交出波多黎各、關島與菲律賓等主要海外殖民地等。這其中,以推行貿易保護主義和打贏美西戰爭最具代表性。
(二)麥金萊時期的重要事件之1:《麥金萊法》和《丁利關稅法》下的高關稅政策
1、貿易保護主腐朽在美國內戰后成為美國執政階層長期奉行的政策方向,1888年麥金萊當上美國眾議院籌款委員會主席后開始有機會制定新關稅法案。實際上,麥金萊自進入美國國會開始并主張通過關稅來幫助美國經濟繁榮,其于1890年提出的《麥金萊法》(McKinley Tariff Act、最初叫《1890年關稅法案》)于1890年獲得通過(當時共和黨同時控制了美國國會與白宮),將進口商品(幾乎涵蓋了所有進口商品)的平均關稅率提高至48.4%,旨在通過提高進口商品的關稅,在為聯邦政府創造財政收益、抵償戰爭損失的同時,保護美國國內產業免受外國沖擊。
這一舉措雖然在短期內保護了美國國內產業,但也使得美國國內物價顯著上漲,并引發其它國家的相應報復。值得注意的是,1890年通過的《麥金萊法》(McKinley Tariff Act)在美國歷史上第一次應用“互惠”原則,將貿易保護擴展到國外,為美國商品開拓海外市場提供了法律基礎,這一原則近期也被特朗普重新拿來用(即所謂對等關稅)。
2、1892年,民主黨人格羅弗·克利夫蘭(Grover Cleveland)正是利用當時民眾的不滿情緒贏得了總統大選,并于1894年通過《威爾遜-戈爾曼關稅法》(Wilson-Gorman Tariff Act),雖然降低了關稅水平,但未完全廢除高關稅政策。
3、1896年麥金萊當選總統后,延續其政治遺產《麥金萊法》,利用共和黨控制國會的時機于1897年推動《丁利關稅法》(Dingley Tariff Act)落地,修改于1894年通過的威爾遜-戈曼關稅法案(Wilson–Gorman Tariff Act),該法案將進口商品的平均關稅率提高至57%左右的歷史高點,標志著美國貿易保護主義達到歷史頂點。
此后,《丁利關稅法》(Dingley Tariff Act)直至1909年被《佩恩—埃爾德里奇關稅法》(Payne-Aldrich Tariff Act)和1913年被《安德伍德關稅法》(Underwood Tariff Act)才相繼被取代,不過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根基在此期間并沒有被動搖。
(三)麥金萊時期的重要事件之2:打贏美西戰爭、控制太平洋
除推行極端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外,麥金萊時期的另一個重要事件是通過美西戰爭獲得大量海外殖民地,實現了對太平洋的控制。1898年4月20日,美國借幫助古巴爭取獨立及保護在巴美國僑民和財產的名義向西班牙宣戰,最終美國成功擊敗西班牙,通過于當年7月22日簽署的《巴黎和約》獲得了西班牙在太平洋地區的殖民地,包括波多黎各、菲律賓(第一島鏈的終點)、關島(第二島鏈的終點)和古巴,并吞并了夏威夷共和國(第三島鏈的起點),而夏威夷和關島之間的環礁威克島也于1898年7月12日納入美國的版圖之內。
(四)麥金萊時期的重要事件之3:簽署《金本位法案》,確立金本位制度
麥金萊通過推行《丁利關稅法》(Dingley Tariff Act)來向英國和法國施壓,這主要是因為當時關稅和貨幣改革兩個問題被交織了在一起。也即,法國和英國呼吁美國降低關稅,以換取自身采用金銀復本位制度,1900年麥金萊利用時機要求國會通過金本位法案(Gold Standard Act),并于當年3月14日正式簽署。
該法定規定美元的價值以黃金為基準(每美元可兌換固定數量的黃金),否定了此前金銀雙本位的可能性,從此結束了在美國持續數十年的貨幣標準之爭,白銀作為法定貨幣標準的地位消失,此后金本位成為20世紀初的主導貨幣制度(1933年大蕭條時期美國暫時放棄金本位、1971年尼克松政府徹底終止美元與黃金的固定兌換關系)。
實際上,1896年麥金萊正式通過支持金本位主導擊敗了主張“自由鑄造銀幣”的民主黨候選人威廉·詹寧斯·布萊恩(William Jennings Bryan),獲得了工業和金融界的支持。
(五)其它:對中國提出“門戶開放”政策以及為修建巴拿馬運河奠定基礎
1、此外麥金萊通過美西戰爭在取得太平洋地區的島嶼后,為加強對中國的貿易能力,便對外宣傳其“門戶開放”政策,即所有國家都應與中國自由地進行貿易,且不應損害中國的領土主權完整,不過這一舉措在義和團運動爆發后一度陷入困境。
2、在麥金萊通過美西戰爭加強對加勒比和中美洲地區的控制后,便嘗試建設一條連接運河加勒比海和太平洋的運河。1901年11月18日,美國國務卿海約翰和英國駐美國大使潘斯福在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簽署在中美洲地峽建造橫跨大西洋和太平洋運河問題的《海-龐斯富特條約(Hay–Pauncefote Treaty)》,規定橫跨大西洋和太平洋運河由美國主持建造,這就是巴拿馬運河的雛形,不過此時麥金萊已經遇刺身亡。
三、結語
(一)在回溯麥金萊時期的相關重要事件之后,便能夠大致理解特朗普推崇麥金萊的原因,二人在諸多政策主張上具有相似性。例如,1896年麥金萊以“關稅總統”的形象參選,其競選口號為強調保護美國工業、促進國內制造業的發展,并在上臺后充分利用關稅作為外交工具,與貿易對手進行談判,以促進美國出口,這些和特朗普目前的做法如出一轍。
再比如,麥金萊通過美西戰爭不僅實現了太平洋的控制,還借助對波多黎各、古馬的控制讓美國在加勒比地區和中美洲地區的影響大幅提升,并為后來巴拿馬運河的建設鋪平的道路(麥金萊第二任期內的副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總統任內啟動在擔任總統后正式啟動巴拿馬運河的建設),這與特朗普近期在巴拿馬運河上的態度是一致的。
(二)從麥金萊時期的政策主導來看,貿易保護主義本身并不是目的,關稅只是工具,是迫使貿易對手與其談判并滿足要求的一種手段,我想特朗普時期也是如此,這也意味著關稅政策本身是彈性的,政策也是可調整的。
不過,麥金來上臺從此拉開了共和黨對美國白宮長達三十余年的主導,本次特朗普重新上臺是否意味著共和黨再次對美國白宮主導時代的來臨?可能也需要關注。
附表:美國歷任總統
免責聲明
本公眾號所載的資料、意見及推測僅反映發布當日的判斷。本公眾號中的內容和意見僅供參考。本公眾號所載信息均為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任何投資意見或建議。
本公眾號對所載原創內容保留一切權利,未經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復制、發表或引用本公眾號所載的任何原創內容。如征得本公眾號同意進行引用、刊發的,需在允許的范圍內使用,并注明出處為《梧桐樹智庫》,且不得對相關內容進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