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之家注意到,3月28日,現代財險發布公告,公司董事會近日收到趙鏞一董事長的書面辭職報告,趙鏞一因個人原因,向公司董事會請辭公司董事長職務。根據公司第六屆董事會第二十二次會議決議,公司董事會同意趙鏞一辭去公司董事長職務。
來源:公司公告
這位67歲的韓國企業家,以超乎尋常的穩定性掌舵現代財險十五年,成為中國保險業罕見的長周期外籍掌門人。從2007年參與籌備到2010年正式執掌,再到2020年引入滴滴、聯想的股權變革,他親歷了這家險企從外商獨資到"互聯網+保險"合資企業的蛻變。
然而,隨著趙鏞一的淡出,現代財險正站在新的十字路口。公司在保費規模狂飆突進但深陷虧損,矛盾愈發凸顯。面對這樣的挑戰,這家擁有豪華股東陣容的保險公司,能否在規模與效益的拉扯中找到一條行之有效的可持續發展之路?以新任總經理張宗韜為首的"華農系"高管團隊,又將如何融入公司互聯網基因,繼承并發展趙鏞一留下的未竟事業?
成立以來18年相隨,為現代財險元老級董事長
公開資料顯示,趙鏞一,1958年出生,韓國國籍,畢業于韓國首爾大學英語文學專業。2007年3月,他加入現代財險并出任董事,2010年12月升任董事長。在韓國本土,其同樣身居要職,目前擔任現代海上火災保險株式會社副會長、代表理事,曾任該公司首席運營官(COO)和總裁等重要職務。考慮到其已經67歲高齡,后續可能會陸續卸任韓方相關職位。
值得注意的是,趙鏞一自2007年現代財險籌備伊始便被委以重任,出任董事一職,見證了這家韓資獨資財險公司從無到有的發展歷程。首任董事長樸仁秀三年任期結束后,趙鏞一于2010年順利接棒,登上董事長之位。此后,他以長達十五年的超長董事長任期,在險企高管更迭頻繁的中國市場堪稱異數。
在其任職期間,現代財險于2020年股權結構大變。彼時,互聯網勢力風頭正勁,現代財險順勢而為,引入滴滴和聯想兩大巨頭,從外商獨資險企轉型為“互聯網+保險”合資險企。公司注冊資本金從5.5億元躍升至16.67億元,股東數量從1家擴充至5家。原股東現代海上火災保險株式會社的持股比例被稀釋至33%,但仍居第一大股東之位;聯想控股和迪潤科技(滴滴旗下企業)分別持股32%,并列成為第二大股東;易商數碼和紅杉曜盛則分別持股1.5%。
來源:現代財險2024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
與董事長的長期穩定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現代財險的總經理一職人員更迭頻繁。在韓方單一持股時期,樸仁秀、吳承燦、LEE MOON BOG、KIM TAE HOON先后執掌公司總經理一職,任職周期均較短。股權結構變化后,中方經營人員開始主導公司管理,2020年蔣新偉出任總經理,但在2023年1月便辭任,其任職時間不足三年。2023年3月,公司選任張宗韜為公司擬任總經理,直至2024年12月,其任職資格獲監管批復,正式接任。
履歷顯示,張宗韜:男,1973年出生,中國國籍,上海財經大學金融系保險學專業學士學位、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專業碩士學位及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碩士學位。其曾在中國人民銀行、原中國保監會等監管機構任職。此后,他轉戰保險行業,歷任華泰財險副總經理、華農財險總經理及董事等職,對保險業務的運營與管理有著深刻的理解。2024年,公司最高薪酬超過300萬元,考慮到公司包含趙鏞一在內的非執行董事、股東監事和外部監事均不在公司領取薪酬,這一高薪大概率屬于張宗韜。
尤為值得關注的一點是,2024年,現代財險的高管團隊迎來大變陣,三位80后高管似乎是在新任總經理張宗韜的引領下,集體從華農財險“投奔”至現代財險。包括1981年出生的總經理助理邢建茹、1984年出生的財務負責人李建奎,以及1982年出生的合規負責人汪桂林。考慮到華農財險近年來面臨諸多挑戰,經營壓力較大,張宗韜以及這三位80后高管的集體離職,或許與前東家的困境不無關聯。目前,現代財險的高管團隊共有8人,其中“華農系”高管就占據了半壁江山。
規模首破10億元大關,但已連續四年高額虧損
回溯趙鏞一執掌現代財險期間,公司發展軌跡因股權更迭切割成兩個截然不同的階段。2020年之前,現代財險作為一家外資險企,一直保持著一種“佛系”的發展節奏,保費規模長期徘徊在2億元左右,2017-2020年雖僅維持微利,但勝在經營穩健。轉折點出現在聯想、滴滴入局后,一場激進擴張的序幕就此拉開,且至今仍在持續。
從2020年開始,現代財險的保費規模仿佛被按下了“快進鍵”,幾乎連年躍升,2024年,更是首次突破了10億元大關,且近四年的增速分別達到了135.2%、25.1%、18.9%和34.5%,增速在行業內可謂是“一騎絕塵”。但規模的狂奔并未帶來利潤的同步增長,現代財險反而陷入持續虧損的泥潭:2021至2024年,凈虧損分別達1.42億元、0.61億元、1.07億元和1.63億元,四年累計虧損超4.7億元,虧損額在近三年呈擴大之勢,在2024年創下新高。
數據來源:現代財險年報及償付能力報告
審視公司產品結構的演變,2020年之前,企業財產保險是公司的主力產品,2019年時其在總保費中占比高達66%。然而,從2021年開始,公司的車險、責任險和短期健康險規模開始迅速增長。截至2023年末,這三大險種的保費收入分別達到1.99億元、1.90億元和1.40億元,與2020年的0.21億元、0.13億元和0.12億元相比,呈現出迅猛的增長態勢。
數據來源:現代財險年報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這主要險種的保費收入大幅增長,其經營效益均并不樂觀。2023年,車險、責任險和短期健康險的承保虧損分別為0.62億元、0.58億元和0.67億元,盈利能力面臨巨大挑戰。此外,2022年至2024年,公司整體綜合成本率分別為137.98%、140.20%和131.44%,均大幅超過了100%的盈虧平衡點。不過,公司也不是全無動作,自2022年起,公司開始逐步縮減短期健康保險規模,反映出公司在產品結構優化方面有一定努力。
償付能力方面,截至2024年末,現代財險的綜合、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高達512.42%和505.46%,遠超監管最低標準100%、50%,但與2023年末相比,這兩個比率分別大幅下降82.81和82.91個百分點,顯示出公司償付能力正在快速消耗中。雖然目前公司的償付能力依然充裕,但若公司自身造血能力無法提升,可能會對公司的長期穩健運營構成威脅。
深耕網約車領域,盈利之路任重道遠
從其官方宣傳來看:未來,現代財險將以網約車主為目標客戶,以新能源車險為重點,圍繞目標客戶價值主張,搭建產品、定價核保、銷售、理賠服務體系,通過產品服務模式創新及生態資源整合、探索共享出行、新能源營運貨車等新型出行領域機會,拓展新型出行生態服務對象、區域和內容,最終實現核心能力輸出,成為新型出行領域的重要生態聯接者和風險管理專家。
盡管,現代財險在財險市場中另辟蹊徑,高度聚焦新能源網約車市場。但細究其戰略路徑,卻處處顯露著無奈與被動。作為滴滴系險企,它不得不圍繞網約車主這一核心客群做文章,為股東構建完整的出行服務閉環,試圖在新能源車險、共享出行等細分領域尋求突破。這種深度綁定的關系,既給了它獨特的競爭優勢,也使其喪失了一定的空間自由度。
目前,網約車險這一細分市場的盈利模式至今仍是行業性難題。高頻出險、高賠付率的行業特性,讓眾多試水者鎩羽而歸。現代財險能否破解這一"死亡魔咒",目前看來仍是未知數。從趙鏞一的執掌成果來看,其在任后期雖然實現了保費規模突破10億元的跨越式發展,引入互聯網基因的同時卻始終未能破解持續虧損的魔咒,這為其繼任者埋下了隱憂。
現代財險目前正處于治理結構重塑的關鍵節點。隨著兩任韓國籍董事長任期結束,新任董事長人選已成為觀察公司未來戰略走向的重要風向標。值得關注的是,雖然韓資股東現代海上火災保險仍以33%持股保持第一大股東地位,但聯想(32%)與滴滴(32%)合計64%的中方股權已形成事實上的控股優勢。這種微妙的股權結構,使得董事長人選的博弈更具看點。
與此同時,以張宗韜為首的"華農系"管理團隊正面臨嚴峻的轉型考驗。華農財險雖以農業股東為主,但其業務卻以車險見長。但面對現代財險以網約車險為代表的互聯網保險新戰場,華農系高管能否快速適應互聯網保險的節奏,實現從傳統車險到新型場景化保險的思維躍遷,將成為決定現代財險轉型成敗的關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