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孔天驕)“去年冬天,我需要做個小手術,在醫院收費窗口前拿著病歷本,門診通知要交3000元預付款??僧敃r我卡里只剩2000元,最后多虧妹妹送來了她取的定期轉活期的存款。”來自陜西省榆林市的王秀麗(化名)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之前,門診、住院先交預交金一直是他們不得不面對難題。
國家衛健委等6部門聯合印發《關于規范公立醫療機構預交金管理工作的通知》,自3月31日起,公立醫療機構要全面停止收取門診預交金,自6月30日起,公立醫療機構要降低住院預交金額度,醫保患者住院預交金額度降至同病種個人自付平均水平。
“預交金制度是上世紀80年代開始實行的,當時建立門診預交金制度主要是方便患者就醫,減少排隊,繳費等候時間。不過隨著醫保制度完善和信息化建設,預交金優勢越來越不明顯。因此有些地方包括北京,率先取消門診預交金。這次是全國統一要求取消門診預交金,同時降低住院預交金比例,目的是減輕患者負擔,提高就醫體驗。”3月31日,北京回龍觀醫院原副院長王紹禮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王紹禮介紹,取消門診預交金意味著患者不需要在就診前預先支付一筆費用,尤其是對于經濟狀況較差的患者,這能有效減輕他們的經濟負擔,避免因費用問題延誤治療。
2024年3月4日,北京朝陽醫院出院繳費窗口前,不少患者正在等待進行直接結算。曹子豪攝
《通知》提到,各地要指導公立醫療機構根據住院患者疾病診斷、治療方式、結算類型等因素,參考同病種前3年度實際發生的次均住院費用和個人自付費用,合理確定住院預交金額度,醫?;颊咦≡侯A交金額度降至同病種同保障類別個人自付平均水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