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楊林宋 周學津)涵蓋2000萬份真實病例數據、異常血糖捕捉靈敏度達99.2%、從八大維度生成個性化方案……3月29日,國家科技創新2030“癌癥、心腦血管、呼吸和代謝性疾病防治研究”重大專項的核心成果“1型糖尿病專病大模型”在安徽醫科大學“西遞科學論壇”發布,實現1型糖尿病數智化防控。
“1型糖尿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來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尤其在兒童和青少年中較為顯著?!?月30日,安徽醫科大學校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講習教授翁建平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目前,我國現有100萬1型糖尿病患者,每天平均需進行7次血糖監測和4次胰島素注射,但65%的患者仍經歷夜間嚴重低血糖,僅20%能達到理想控糖目標。
2025年2月,安徽醫科大學校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講習教授翁建平(右三)帶領團隊研討診療方案。受訪者供圖
將1型糖尿病管理從“被動應對”推向“主動預防”,早期診斷和干預是關鍵。翁建平教授介紹,該大模型依托人工智能物聯網(AIoT)技術,可以實時監測患者的14項關鍵代謝指標。其中,異常血糖捕捉靈敏度達99.2%,較傳統方式提升40%。血糖監測精準度的大幅提升將幫助患者更精準地調整胰島素劑量或干預措施,從而有效減少急性并發癥的發生。
此外,模型還集成了65個專科場景臨床路徑、135部診療指南及2000萬份真實病例數據,構建了全球最大1型糖尿病知識圖譜;同時,可以從膳食、運動、胰島素調整等八大維度為患者生成個性化診療方案,實現“千人千策”。
“這一模型聚焦1型糖尿病診療痛點,通過整合多模態數據、人工智能技術與臨床經驗,重構1型糖尿病‘篩-診-治-管’全病程管理閉環,不僅為患者打造貫穿預防、干預、康復的全周期智慧化服務生態,也為全國慢病管理提供了可借鑒的‘安徽范式’?!蔽探ㄆ浇淌诒硎尽?/p>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